张伟急切地希望能够早日决战,一战将大辽打痛,让他们不敢再觊觎自己的燕云十六州。然而,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何时开战、何时结束战争,都难以预料。因此,张伟也在思考退路。
至于退路何在?大周无疑是最佳选择。大周历代皇帝皆将收复燕云十六州视为毕生追求,然而,大周在对外战争中表现不佳。他们在与起义军的战斗中屡获全胜,可面对外国时却输多胜少,甚至在获胜后还向对方赔款。所以,别说是收复燕云十六州了,大周连主动挑起战争的勇气都没有,只能被动挨打。
当然,张伟并非真的想成为大周的忠臣,而是等待时机取而代之。毕竟,大周后继无人,选定的继承人一个比一个差劲。邕王登基后会是昏君,兖王登基后会是暴君,赵宗全登基后则会像秦二世那样刻薄寡恩,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不过,张伟明白,投靠大周不能过于主动,否则容易被轻视。既然不能主动,那就只能让自己处于被动,等待大周那边有人提出这个建议。而这个人,必须是位高权重之人,否则皇帝根本不会考虑。
而在大周那些权倾朝野、地位尊崇的人物之中,张伟恰好认识其中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军方第一人——英国公张辅。
然而,他心中也不禁暗自思忖:这层关系是否依然管用呢?毕竟时过境迁,如今彼此的身份已然迥异,英国公未必还会像从前那样信任自己。毕竟自己只是他的记名弟子,小时候只是跟着他学过几个月武而已。
但是,这并没有让张伟感到丝毫的退缩。因为他向来都不是那种只会依靠单一途径来解决问题的人,而是善于左右开弓、双管齐下地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