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王发怒,是有原因的。
因为他身为亲王,现在只能站在太庙之外等待。
而却有人,已经进入太庙,在祭天的高台下落座。
而且,对方还是女子。
所以,他就想要去找负责此次大典流程的礼部尚书理论理论。
问问他,还有没有规矩礼法?
是吃干饭的吗?还是不想要头上的乌纱了?
因为按照祖宗规矩,女子不能进入太庙。
就算是皇后,一生也只能进去两次。
一是是封后之时,要在太庙举行封后大典,授予凤印。
再有就是死后灵位进入,享受香火供奉。
但是此时,后周女帝周瑾,就坐在祭天的高台下。
人家是一国皇帝,勉强说得过去。
但是,为什么皇后的母亲安氏,也坐在她身旁。
更可气的是,一介白身的苏长安也在。
而他堂堂亲王,却要站在外面,他能不气吗?
不过,被宁王一提醒,他不知为何,火气全消,当即就老实了!
其实,他可是冤枉礼部尚书了。
这样的安排,是裴煜交代的。
裴煜想要办的,可不是登基大典,而是婚礼。
双方父母不在,怎么能行?
所以,这次典礼,周瑾要在场,安氏和苏长安也必须要在。
周瑾好说,身份后周皇帝。
于是裴煜就以此做文章,对吏部尚书说。
不能失礼于后周,女帝前来观礼,被拒之门外,有失国体。
要是引起两国纠纷,更是不妥。
他也不直说要怎么办,只是让礼部尚书想办法。
礼部尚书还能怎么样,只能改了规矩,将周瑾加入观礼名单。
不过心里却是在想,您有什么想法直接交代就行,不用这么拐弯抹角的。
后周女帝是您亲娘,两国会有什么争端?
所以接下来,裴煜又说,为表尊重,大楚要有人相陪。
后周女帝平日里,与皇后母亲安氏最为要好。
礼部尚书马上就将安氏,也加入了观礼的名单。
至于苏长安,裴煜刚提起,礼部尚书就识趣的把名字加上了。
不过裴煜还没完,又说后周女帝身份尊贵。
所以观礼的时候,一定要安排好座位,不能让人站着。
最好,让安氏和苏长安,在一边相陪。
礼部尚书已经被他磨得没了原则,一一照办。
所以,仪式还未开始,文武百官,全都在太庙外站着。
而周瑾三人,已经被请入太庙,坐在了祭天的高台下。
所以不仅是信王发怒,百官中有些人,心里对此事,也是颇有微词。
只是之前裴煜在早朝宣布的百名人才计划,让他们有了危机感。
心里清楚,裴煜随时可以把他们换掉。
所以现在就算心中不满,也不敢表现出来。
所幸不一会儿,吉时就到了,当即钟鼓齐鸣。
从属于礼部的鸿胪寺官员,引导百官,进入太庙之内。
百官伏地跪倒,听司礼太监宣读继位诏书。
然后,龙袍加身的裴煜出现,百官山呼万岁。
他淡定地从百官中间走过,到了供桌之前。
先是对着先帝的灵位上香叩首,然后接过礼部官员递过来的奏表。
在一旁的山河鼎内点燃,躬身三拜。
登基大典的第一步,告知祖宗天地,就算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