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皇城司的密报。”
建邺城中,庞统将北方战事的汇报一一列举到了纸上,等待着周诵的翻阅,其中很多关键信息也蕴藏在其中。
“臣以为刘秀的权力或许有些大了。”
庞统也是有些私心的,他希望朝廷能够长治久安,往往一次内乱又会影响到他们这些家族的利益,原本荆州庞氏,在庞统担任皇城司指挥使的日子里面悄然复苏,那些不知道沉寂了多久的亲戚都找上门了,愿意奉庞统为家主。
虽然庞统对他们没有多少感情,但是想要攀附庞统之人,却极为上心,他们不知道庞统与他们真正的关系如何,他们是惹不起的。
庞统看着自己的宗族,深知这些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将他们安置在了自己的土地上,无论是耕作也好,还是将来读书科举,都是他们的选择,庞统能做的,就是让这些人老实安分点。
“无妨,打天下与坐天下不同,当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其为帝国开疆拓土。”
周诵摇摇头,拒绝了庞统的提醒,但还是对其表扬,给予了些赏赐,赞扬其对自己的忠诚。
这已经不是第一个向自己献言的人了,邓禹、荀彧、谢安等人都说过,刘邦、刘秀等人手中握有兵权,又有打天下的能力,这些人活着已经是陛下的恩典了,何必要用他们呢?
只要将这几个人遏制住,他们的手下自然会在他们败亡之后选择帝国,现在对刘邦、刘秀和朱元璋的厚待,这不仅害了他们,将来可能危害深远。
面对这些话,周诵不为所动,正是他们有能力,自己才不会动他们,如今天下未定,又怎么能够残害有能力的功臣呢?天下也并非姬氏一家一姓之天下,是为天下人之天下。
如果姬氏祸乱国家,致使国家灭亡,有豪杰能救万民于水火,自当取之。
堵不如疏。
周诵对自己的才能也是有所了解的,如果比拼人格魅力,自己比不上刘邦、李世民;如果比拼教化万民,自己也比不上刘恒、李世民;如果比拼军事能力,朱元璋、李世民又在自己之上;弥合南北,使天下为一体,自己也比不上嬴政、杨坚。
但是最终拥有国家的是自己,却不是他们,周诵知道自己有几点才能,不妒忌贤能,只要有才,都能用之,不因与自己关系的好坏而弃之不用。
愿意与功臣共富贵,世家、寒门皆用之,不以门第论其才。
最重要的是,自己带的象征意义,没有人喜欢强势的君王,但是又不喜欢软弱的君王,他们希望有一个保证自己能力的君王,但是又能够开疆拓土给他们带来利益,这样的君王太难寻找了,但是周诵就是一个。
看完庞统带来的奏折之后,周诵对草原的形势已经有基本的了解了,看起来皇太极等人还没有做好准备,从而被刘秀找到了可以针对对方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