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部就在白居寺轻轨站的后面,从轻轨旁边的土路绕过去就到了。轻轨站连围墙都还没有修,从这条土路就可以直接走到站里面去。白居寺大桥已经建成了,前面建桥的工人已经撤了,所以项目部的院子里也没多少人住,甲方的甲方给他们安排的那个房间很大,住十几个人都没有问题,现在只住赵路他们三个人,在重庆这寸土寸金的地方赵路觉得很奢侈。一日三餐倒好解决,他们来考察的时候就在白居寺轻轨站那里吃过东西,早上可以在那里解决,轻轨站对面有几家快餐店,午饭餐以去那里吃,快餐店就开在一个菜场外面的,也可以去菜场买菜自己做饭吃。
用作护栏基座的坑并不需要多大,他们刚作业的时候姓陈的大块头就跑过来说挖太大了,要求他们挖小点,他还用量根木条钉成一个模型,要他们比照模型的尺寸挖,宽度刚好一锹。其实坑挖得越小越不好挖,但甲方的要求就是命令,命令下达了就要执行。他们没挖几个坑,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工具不行了。这些工具是开工前大块头带他们去五金店买的,五金店的工具磨洋工可以,坏了正好可以偷懒,做包工就不行了,坏了耽误的是自己的时间。赵路想起了以前去永川砍竹子的时候给他们打刀的那个铁匠铺了,幸亏他留了铁匠铺的联系方式,于是他联系了铁匠,让他赶制了一批工具快递过来。铁匠也与时俱进了,采用了“电销”模式,按照客户的要求把东西打好后,给客户发快递过去,微信上收款就可以了,同城快递第二天就到了,永川虽然是区县,铁匠铺又是在永川下面的板桥镇,但发出来的快递同样第二天就到达了,比亲自去铁匠铺效率还高些,去铁匠铺还得耗在那里等他把工具打制出来,还得搭上通勤费用,这种方式,不用亲自去人,等工具的时间也可以利用起来,可以先用电锤把每个坑面上的那层硬层打掉,五金店买的铁锹还是可以用的,不至于把时间白白浪费掉。铁匠铺发快递的量多,单件同城快递费只要10块钱,他们这批工具超重了,加收了超重费,也没有专门跑一趟永川的油钱多。铁匠的这种新型销售方式倒是给他的顾客提供了很多方便,也才使得他在这日新月异的社会存活下来。铁匠还根据他们的工作性质另外给他们打造了一种名 叫“捞捞”的工具,这种工具是那些挖桩的人专门用来捞土的,铁匠听说赵路挖的坑很小,他就专门打造了两把小尺寸的“捞捞”。川渝方言里喜欢用叠词和儿化音,这个工具用重庆话读出来其实应该是“捞捞儿”。那么小的坑用“捞捞”捞土比用铁锹方便多了。
有了全新工具的加持,赵路跟上官更加得心应手了,干得更欢了,但是陈华却始终进入不了状态,赵路跟上官两人分别挖了四五个坑了,陈华两个都没挖出来,他是磨洋工磨惯了的人,但这是包工,是给自己干活,也用磨洋工的态度来对待就说不过去了。赵路还好,他把陈华当做半个老乡,也能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他。这段时间陈华正跟他女朋友家谈结婚的事,房子已经买好了,分期买的,就买在九龙坡的,但是彩礼的事却没有谈好,女方狮子大开口,男方买了房子就拿不出多少钱来了。看来网上说重庆的女娃儿结婚不需要彩礼是不可信的。一些优良传统没见到风靡全国,结婚要彩礼的习俗倒是兴到全国了。陈华的女朋友赵路也见过,也没见得有多好,陈华在女朋友面前还得低三下四,赵路觉得还是自己有骨气,他在陌陌上遇到的那个女娃儿,住公租房结婚都愿意,反而是他赵路退却了。上官就没有赵路这么好的心态了,他背地里就跟赵路说怎么早没看出来陈华这小子是这样的人,要不是现在人手不够他就把他撵了,结果用不着撵,陈华自己跑了,他女朋友的外婆去世了,他得陪女朋友去给外婆守灵。他这一走就没再来了,赵路跟上官两人发现没他的时候他们挖的坑还多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