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回 读血书伤情思旧友 闻凶信仗义访良朋(2 / 2)

余承志拜见过章氏夫人后,来到外厢,与五位公子相聚。闲聊中,大家都只恨相见太晚。大公子文芸说:“当年你父亲伯伯为国捐躯,虽然大事没有成功,但忠心耿耿,自然能够名垂不朽。大丈夫做事,本来就应该这样。至于成败,只能听天由命,无可奈何。”五公子文说:“要是依我的想法,早就杀上西京了。如今把主上不是囚禁在均州,就是关押在房州,迁来迁去,像什么话!这都怪四哥看了天象,说要等什么‘度数’,还有什么‘课上孤虚’,才耽搁到现在,真是养虎为患。将来她的势力越来越大,就更难动手了!”二公子文、三公子文萁也一起说道:“武氏要是把主上好好安顿,我们还能再忍耐一段时间,等等消息;要是有丝毫风吹草动,管他什么天文课象,我们就和五弟还有承志哥哥杀上长安,让武氏片甲不留,她才知道文家的厉害!”四公子文菘说:“两位哥哥和五弟何必这么心急呢?现在紫微垣已经透出微弱的光芒,那心月狐的光芒一天比一天消散。看来武氏的气数十分有限,大概再过三五年,必定能一举成功。此时如果轻举妄动,就是逆天行事,不但自己会有损失,而且对主上也更有害。当年九王爷的行动,难道不是前车之鉴吗?”文说:“我记得前年四哥说武氏恶贯满盈指日可待,为什么现在又说还需要三五年,这是什么意思?”文菘说:“当年我说武氏恶贯满盈,是因为心月狐的光芒已经退去。谁知道最近它忽然又吐出一道奇异的光,紫微垣被这道光压住,不能完全显露,所以才说还需要三五年才能采取行动。这道奇光,我听说那些妄加猜测的人都说是回光返照,他们哪里知道这是因为感召了天和所致。”

余承志问道:“武氏到底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善政,能感召出这样的奇光?”文菘说:“我对这件事琢磨了很久,一直不明白这光从何而来,后来看到她颁布的一道恩诏,才推测这道光大概是因这恩诏感召而来。”承志问:“为什么这么说呢?”文菘说:“因为她七十大寿,所以发布了一道恩诏,里面除了以往惯例的蠲免赋税、减轻刑罚、扩大科举名额、增加俸禄等条款外,还有专门为妇女设立的十二条恩赦。比如表彰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掩埋暴露在外的尸骨,释放宫中的宫女,抚恤孤寡妇人,设立免费施药的药局,建造贞节牌坊以及养媪院、育女堂之类的举措,这些都是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盛大恩典。这道诏书一颁布,天下各地的官员自然会遵照执行,顿时救活了无数百姓的性命,救助了数不清的苦难之人,活着的人沐浴皇恩,死去的人也心怀感激。世间许多压抑悲伤的哭声,忽然变成了一股祥和之气。这样的景象,怎么能不感召天和呢?那奇光的出现,大概就是因为这个。无奈武氏杀戮太重,作恶多端,虽然有些许光芒,但不过三五年就会消散殆尽。现在她正处于势力强盛之时,千万不能轻举妄动。五弟要是不信,不出几天,肯定会有应验。”承志问:“请问会有什么应验呢?”文菘说:“我连日来夜观天象,发现陇右地区似乎有战争的迹象;但那里的气象衰败,必然会导致失败。据我推测,这肯定是陇右的史伯伯误听了谣言,以为心月狐出现是回光返照,想要独自起兵救援君王,建立奇功,却不知道轻举妄动会招来杀身之祸。”众人正在议论,果然看到各处纷纷传来文报,都说陇右节度使史逸谋反,太后特地派遣精兵三十万,命令大将武九思前去征剿。大家听了,这才佩服文菘的眼力准确无误。

承志说:“史伯伯如果真的失利,可惜骆家兄弟年少英雄,投奔到了他那里,真不知道他们会怎么样。”文芸问:“你说的莫非是骆宾王伯伯的儿子?兄长怎么知道他们在那里呢?”承志说:“当年我父亲和骆家叔叔起兵的时候,我和骆家兄弟都在军前;后来因为兵马损失惨重,战局无法挽回,我父亲让我投奔淮南,骆家兄弟投奔陇右。如果史伯伯这次失利,他们岂不是也会受到牵连?”文说:“我们离得太远,没办法救他们,这可怎么办呢?”文芸说:“就算离得近,又怎么能救得了呢?现在只能暗暗打听他们的下落,再做打算。”文萁说:“宾王伯伯和父亲是结义至交,如今骆家哥哥有难,我们自然应该去救他,怎么能袖手旁观呢!”文说:“现在的办法,我和三弟还有承志哥哥偷偷去陇右,探探他们的下落怎么样?”文芸说:“你们先去禀报父亲,再决定行动。”文萁说:“这种事只能瞒着父亲,怎么敢去禀报呢?”文芸说:“这么大的事,如果不禀报,我怎么敢隐瞒呢!”文菘说:“昨天我偶然起了一卦,父亲的驿马星动,大概不久就会有远行的差事。两位哥哥不如等父亲外出后,再商议良策,岂不是更好?”文说:“这样更好,不过就怕四弟骗我。”文萁说:“四弟算的卦向来没有差错,我们暂且忍耐几天,看看情况再说。”文说:“如果真是这样,你们要是去的话,可千万别把我丢下。”文菘说:“五弟你的驿马虽然也有变动,但恐怕不是去陇右。”

过了两天,文隐接到一道圣旨,因为剑南地区倭寇作乱,命令他带兵前去征剿。所有节度使的印务,仍由长子文芸代理。文隐接到圣旨后,哪敢怠慢,立刻整理行装,带着文菘、文,以及一众将领,当天就出发前往剑南了。文、文萁约了余承志,带着几名仆人,在章氏夫人面前谎称要去五台进香,实际上是要前往陇右探寻骆承志的下落。文芸再三劝阻,却怎么也阻拦不住,只好嘱托余承志诸事多加照应,并暗中派人跟随他们,以便探听消息。三人踏上行程,朝着陇右进发。一路上,他们饿了就吃饭,渴了就喝水,早起晚睡,说不尽旅途的辛苦。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