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此“红娘”非彼红娘(2 / 2)

红娘啼笑因缘 闪蝶 1580 字 1个月前

红娘姐姐哭笑不得,“孩子,世上哪有什么因果。妈妈当红娘是出于好心,妈妈相信有情人终成眷属!”

“别幼稚了,都六十的人了,想法跟幼儿园小朋友一样!”闺女冬至不再跟她辩论……保留意见。

“少介入别人的因果,点好自己的灯,就是为众生照亮前行的路”红娘姐姐的老伴儿,也不建议她做媒婆。

老伴儿给她讲了一个故事,一位行者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偶遇一位盲人。行者心生慈悲,欲为盲人引路,却发现盲人手中持有一盏灯。

行者不解,盲人笑言:“我虽不能视物,但此灯能照亮我心,防止我撞倒他人,也是在为他人照明。”

点灯,点亮自己的灯,做好自己的本分,积极向善,就是在为这个他人增添光明。

佛言:“若欲度众生,当先自渡;若欲安乐人,当先自安乐。”每个人的处境不同,立场不同,干涉别人的生活,并不让人尊重,反倒劳而无功,甚至是一种冒犯。

允许别人做别人,才是最大的成全。

尽管阻力重重,尽管遭遇困惑,红娘姐姐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

对于周围朋友托付,也总是有求必应。她尽量用幽默和诙谐的方式,面对周围的人和事。

哪怕包括来自家人的冷嘲热讽。

从前的小同事比较了解她的热心肠,忍不住笑着说,“姐,您退休,可以去那个什么红娘介绍所,帮人家介绍对象哈!”

说归说,她虽然退休了,但家里家外一堆事,上有老下有小,另外,还是传统国学公益志愿者,天天忙忙碌碌,比上班还忙碌。

不忙的时候,她也琢磨,身边的朋友可能觉得她踏实可靠,再加上好说话,值得托付。所以,愿意请她帮着给娃们介绍对象。

为此,她哭笑不得。咱这脸上,也没写红娘两个字啊!

起初,对于朋友们的要求,她并不推辞。

“撮合姻缘,就是缘分。就算不成功,也为年轻人积累经验嘛!”她简单的认为。

“您歇歇吧,明明出力不讨好,别再幻想别人感激了!说媒在古代值得尊敬,在当代根本没人觉得好!不是专门有婚姻介绍所吗?还是让她们通过那种机构更直接!”女儿冬至再一次阐明自己的观点。

红娘姐姐,还是觉得能帮别人就帮一把。

她特意辗转燕都后海,古老的银锭桥旁边,有一座出名的火神庙。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本以为年轻人对于成家立业漠然了。去了才知道,那里的月老殿,打扮入时的年轻人应接不暇,排起大长队抽签解签。

月老殿前,磕长头,虔诚的跪拜,无不是想求个好姻缘。

为此,红娘姐姐特意百度红娘和做媒传统文化的解释。度娘显示,古代媒婆是受人尊敬的,可位列“三姑六婆”的,每促成一桩姻缘,可以得到新人礼金外,在婚礼上还要接受新人的跪拜之礼,可见其地位之高。

那么为什么说不做媒人,对自己的后代好呢?其实这媒婆啊,并不好当,而且要有相应的实力才能“胜任”,首先要能吃苦耐劳,两头奔走相告,还要把男女双方的品性摸透,为双方的品德把关。

要知道婚姻不是儿戏,如果婚姻后期不合适那是误了双方的终身,特别是对女方不公平。所以,如果某一桩婚姻出了差错,造成男悲女怨。那可是要遭人唾弃的。

红娘姐姐想起来了。她小的时候,父母也给人做媒。那两口子只要一打架,就跑到红娘姐姐父母家,让媒人评评理!有时候,甚至还惊动双方父母。

一对姻缘,不只是两个人的事。你品,细细品。

何必让别人的因果,转到自己身上呢?虽说是,做成一个媒,成就一个家庭。

前提也需要,男女双方都有需求才对啊。前提也需要,男女双方品行端正,懂得感恩才对啊。

如今的情况,全是老人着急,孩子们根本不着急。这样的情况,这媒能做成才怪?

于是,红娘做出“金盆洗手”的决定。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