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醒来,全家都还在回味昨晚吃的肉。
王冬麦一早就把猪板油全炼成了猪油,炼好的猪油装在昨天买来的两个陶罐里,油炸剁成小块,用来炒菜。
这一天,王冬麦和婆婆赵来英都在忙着缝制芦花被子和家里大人小孩的芦花袄子。
见柿子能卖到钱,刘树亲自带着几个小孩摘柿子。
有他这个大人在,摘到的柿子肉眼可见的多。
下午的时候,刘小秋和刘小冬在家,一个削柿子皮,一个烧水漤柿子。
晚上的时候,刘树带着刘小夏又背回来两麻袋的柿子。
刘小冬漤了三大桶,大概一百斤的柿子,刘小秋更不用说了,柿子皮削了满地。
爷爷刘振在给柿子绑绳子,好挂在墙上晾晒。
晚上吃饭的时候,刘小冬把自己下午的想法说了出来:“爷爷,奶奶,爹娘,我想把做柿子的方法教给外祖母家和村里的其他人家。”
这一回,爷爷刘振先开口了:“教给外祖家我没意见,至于其他人家,我觉得不太可。”
刘树:“冬丫,教给别人家,他们会了拿出去卖,我们就挣不到钱了。”
奶奶赵来英点头同意儿子的话:“不错,他们会了,卖的人多了,我们就卖不到钱了。”
王冬麦倒是没说话,只看着自家女儿。
刘小冬已经预想到她的这个想法一开始会被反对,但她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在这个时代,抱团永远都比单干要容易得多,而且她以后还想赚大钱,就不说培养下属和管理者这种缥缈的话了,就是被人看到你挣钱了,他们能不嫉妒吗?
都住的一前一后的,招人恨可比被人爱可怕多了。
刘小冬想了一下午,把事情想到了最坏,最终还是决定教给村里其他人。
让村里人得到实惠,从她这赚到钱,以后她和她家才能说话有份量,再做其他事就方便得多。
“爷爷,奶奶,爹,你们先听我说说。”刘小冬扒拉完最后一口饭,用衣袖擦一下嘴,说道。
“我是这么想的,我们卖柿子,迟早会被大家知道的,而且外头墙上还晒着那么多柿子,他们过几天肯定会来了问的。与其被他们追着问,不如我们先说出去,看他们是什么态度。”
“二来呢,山上柿子非常多,就算我们天天摘都摘不完,况且柿子留不得,过几天就变软了,到时候变红了就不能做柿饼了。我把这方法教出去,就算做出来的柿饼不是最好吃的,大家吃过后,就凭自己喜好看后续如何做。”
“要是能卖出去,大家赚到钱了,肯定会对我们家感恩戴德的。”
“而起,我说教给大家,也不是求着他们来学,我只说我要做什么,像赚个三瓜两枣,学不学全看他们自己考虑。等以后不管是柿子烂到自己手里,还是赚到钱,都后果自负。这样村里人也不会有什么话说。”
“爷爷,奶奶,恨人有笑人无啊。”
最后这句话将几个人长辈惊得直打冷颤,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可太知道这句话的杀伤力了。
赵来英看向老伴刘振,俩人一言不发,不知道在想什么。
刘树心思简单,想事情想的浅,一听他家女儿说出这样的话,吓得后背冷汗直冒。
他想起来今天摘柿子回来的时候,村里就好几个人问他干嘛摘这么多。
当时还是刘小夏给打岔打过去了,要不然,他可能脱口而出就是卖柿子了。
王冬麦这时候说话了:“爹,娘,冬丫头说的对,这柿子就长在山上,我们要想一直卖下去,就纸包不住火,迟早被发现的。这么多年,大家住在这洼子里,哪家吃了什么饭菜,闻一闻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虽然卖柿子赚的都是小钱,可这些小钱也是来之不易的。要想能长久做下去,就得让洼子里家家都得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