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房盖起来,粮种起来(2 / 2)

也是两进的院子,前院用来上课,后院就留给夫子或家人住。

房家洼房屋建设者们修行了两天,又来盖房子了。

老刘头早已经说好村里有钱了就要建村中心和私塾。

村中心打算建在村子的靠南部分,私塾就在后面,靠近石头山的山脚下,这样环境幽静,适合安心读书。

为了建房子,每家都花去了十几两左右的银子。不过现在的房家洼人拿得出来这个钱,也非常乐意把钱花在建房子上面。

建房的木料砖瓦是提前算好用料统一购买,所以是各家花各家钱,不是平摊。但村私塾和村活动中心就得平摊了。

不过刘小冬算过,平摊到每家头上也就不过二两银子不到。

这对盖房花了五十多两的刘家来说,简直是洒洒水的存在。

私塾和村中心在还在建设中,刘小冬去了一趟县城,两个月前,她托宋若梅给她介绍的夫子,和从北地买的一些菜种粮种现在应该有了消息。

正月,刘家去给杜庭和宋若梅拜年,期间说了准备建村私塾的事,而夫子就让杜庭帮忙找。

夫子不好找,好夫子更难找,刘小冬只能求助杜家。

私塾和村中心建完之后,艳阳的天就变得阴沉,没过两天,就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

一直下了五六天才停。

雨一停,这眼前的地就像睡醒了一样,花草树木都开始冒绿尖。

老刘头把提前泡发芽的水稻倒出来,准备跟儿子和孙子拿出去育苗。

这种旱育法是孙女刘小冬提议的。

往年种水稻都会在四月底谷雨前后直接撒到水田里,水田里的水保持刚淹没水稻种子为好,这样水稻发芽后就继续生长,一直到秋天收割。

今年,刘小冬说提前育苗,使用插秧法,就是提前在清明前几天把泡发芽的水稻育在翻耕整齐施肥得当的地里,浇水后,覆盖芦苇,保持水湿正常。等到水稻在地里扎根,就在上面搭芦苇暖棚,白天掀开让稻秧接受充足阳光,夜晚把芦苇盖起来,保持温度,这样就助长稻秧发育。

等半个月左右,把这些秧苗连土铲下,一块一块地移到整理好的水田里。

这个时候还没有好,需要等到秧苗长到近两尺时,才是插秧的时候。

整个两次育苗的过程大概在一个月左右,正好在端阳节之前插秧。

刘振种了一辈子地,没做过两次育苗的水稻种植法,不过自己孙女说可以试一试,于是就做了起来。

于是双管齐下,这里提前育苗,那里也留了一些直接撒种的水稻,而且撒种的水稻种也提前泡发好了。

村里人自从跟刘家学做柿饼赚到了钱盖了房子之后,就对刘家人的一些做事行为和习惯进行跟随。

于是房家洼子家家户户的水稻都使用了两种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