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冬推行旱地育苗法的原因跟两熟有一点点关系,因为按她去年亲身体验的冬天来看,完全照搬江南地区那种种两季水稻的可能性有点低。
她主要是想用插秧法来替代撒种法,以期求能提高一些水稻产量。
但杜贞念她们几个能联想到两熟稻,说明也是经常关心农事的。
她在心里暗暗赞叹这三个人。
“倒是不敢说肯定能种两熟稻子,我祖父他们主要是想提高产量,往年的撒种法稻子生长地太严密,祖父他们觉得那样会阻碍收成,于是才想出这个旱地育苗法。到时候用插秧法来种植,每棵秧苗之间的距离都是固定的,就不会造成秧苗长起来的时候拥挤不堪,阻碍抽穗和扬花。”
杜元杉:“我听说江南地区多是两熟,更南的府县也有一年三熟的水稻。这梁阳府倒是没听说种植成功过。”
杜贞念点点头:“你说的不假,我外祖父也时常说起,梁阳府种不出两熟稻的缘故还是天气太冷了,不如江南和南边天暖。”
宋守沣:“是了,水稻需要暖和的天气。”他转头问刘小冬,“唉,你刚才说的插秧法又是什么法子?”
刘小冬只得再给他们三个解释一遍,解释完,几人便明白了。
“这个法子听起来很不错,既能疏间秧苗,让秧苗之间透气不说,还能更好的接受阳光照射,也能少些浪费种植,而且我看着旱地育苗法,还能防止鸟来吃水稻苗。”
杜贞念肯定地点点头:“确实如此,撒在水田里的稻子,很容易被鸟吃,旱地育苗法就少了这么个烦恼。芦苇铺盖不光能阻鸟,还能保温。”
“你们村的人可真聪明。”
刘小冬被杜贞念这一夸,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几个小孩在这里讨论旱地育苗法,前头的大部队也在讨论。
宋留竹还特地跑下去亲自观察,听村民讲解过后,不住点头。
内心却是浩荡不已,心说,他侄女婿说得果然没错,这个小小的房家洼,未来或许有无限潜能,他来这里当夫子,可真是来对了。
众人一起去了私塾。
宋留竹见着这看上去有些豪华的两进的大院子,前院包括左右厢房的六个房间都是用来上课的课堂。后院是夫子居住的地方,水井、厨房、床、座椅,一应俱全,就连晾衣服都准备了一个地方。
而且最主要的是院子的西北角有个茅厕。
与前院的两个茅厕加起来,这一个私塾就建了三个茅房,实在是有些过于大手笔了。
不过村民一说,他也就明白了。
来这里学习的不光有男生,也有女生,茅厕肯定要分开。
院内虽然建了两个茅厕,但都是在厢房的拐角处,不占院子面积,而且排出去的粪便会流到墙外的粪池。村民会定期处理,不会造成院内有异味。
宋留竹参观一圈下来,在心里暗暗夸奖:这房家洼的人行事作风果然不一般。有想法。
他就喜欢这样的人。
中午的时候,各家拿来米粮肉菜在私塾的厨房里做了一顿席面,欢迎宋夫子的到来。
各家带着自家的桌椅板凳和碗筷,将私塾的前后院都摆满了。
宋留竹带着杜元杉宋守沣和老刘头,刘树,石大,几个人一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