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这才坐下来,喝了茶吃上了点心。
这点心就是蛋黄酥,刘小冬这几天几乎每天都做一点,因为天热,她不敢做多,所以就现吃现做。
三人聊了好一会,王冬麦就知道了陈氏在镇上和县城都有干果铺子,便约着以后去铺子里买些红枣,核桃,瓜子之类的。
这些都是原本刘小冬提出来说要做糕点用的,当时几个人商量来商量去,觉得开铺子成本太高,就临时作罢了。
现在王冬麦有了关系,就想把这些糕点整起来。正好上回几个姑娘说可以找人代售,她觉得陈氏家的两个干果铺子应该可行。
虽然自家女儿刘小冬因为小秦秀才的私塾不招女孩的缘故,把秦家骂了个狗血淋头,但生意她们还是要做的。
看这次陈氏亲自上门送养并且教她,还说想借到什么时候都行。这份豁达就值得合作一番。
王冬麦自是不敢真的长时间借羊,她也说了,等几个猫崽子能吃饭了就把羊送回去,并且还跟陈氏预定了几头羊和牛。
陈氏喜得合不拢嘴,自然全部答应下来,这本来老管事和公公就跟她说过的,这下王冬麦又跟她说一遍,显然是很上心的。
以后秦家跟房家洼估计少不了继续合作。
临走的时候,王冬麦还包了一包点心给她跟秦红花。
她有些不好意思拿,说自己又拿钱又拿吃的,实在是不像话。还是秦红花,一点都不客气的就接过点心,打趣道:“这点心可不比其他,比府城的都好吃,你要是不要,都给我吧,我脸皮厚,就好这一口。”
陈氏一听她这么说,自然是接下了,其实她也明白,秦红花这是在给她递台阶。
回去的路上,俩人又把刘家夸了一遍。
三只小猫自从有了羊奶,就在刘家彻底安顿了下来。
刘家一群人,既没有养过羊,也没有喂过猫,这一下子突然就两个一起养了。
村里的小孩子好奇猫崽子,每天下了学就会结伴来看猫,大人知道了,也来看,这几天刘家院子都快被村里人踩出印子来了。
刘小冬对猫和羊都舍得喂吃的,反正没了就让她爹刘树去买,她现在手里就是钱多。
因为捡猫一事,刘小冬之前的郁闷烟消云散,反而觉得自己到这里来是有些责任的。
以前她只想躺稳,寿终正寝后回家,现在她觉得不如趁着房家洼大改建,带动一下周围的农户。
原本她打算一点一点的做个小生意,这几天她觉得倒不如把房家洼品牌做大,做到真正辐射到过水镇,甚至当河县的大品牌。
当河县有码头,虽然她到今天也不知道这码头有多大,但从陈氏跟王冬麦的聊天中得知,当河县商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码头运送货物,就拿秦家干果铺子里的那些干果,都是天南海北来的。
这大当河就在房家洼门口,这条水路不利用起来简直是太亏了。
刘小冬想在房家洼附近建一个码头集散地,将房家洼所有作坊里的产品都顺着这条大当河卖出去,卖到当河县,卖到梁阳府,再顺着河往下游的府城卖,一路卖到江南甚至京城。
想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很骨感,眼下的房家洼,只有一个小作坊,还有一群忙着劈山开荒的人。
可刘小冬不怕,既然改变了主意,定下了计划,那就一点一点来实施。
首先就是扩建作坊,准备秋收以后的鸭毛鹅毛。
在扩建作坊之前,先把中秋节过了。
这个中秋,杜庭和宋若梅没法来房家洼,之前 已经来信府城的代知府,也就是梁阳府的同知大人邀请他夫妇二人去府城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