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六四分成,作坊得一百三十八两,秦悦棉得九十二两。
送出去的四样点心都是有数的,怎么卖,怎么送,这都是两家商量好的,这账好算的很。
杜贞念和刘礼秋对账本没有异议,秦悦棉便分成送上。
杜贞念一看这钱多了,一数,竟然是按七三分的,她们得七,秦悦棉得三。
她拿着这些银钱,有点明白又有些不解地问秦悦棉:“说好的六四分,你这是为何?”
秦悦棉笑笑,说道:“我知道杜姑娘刘姑娘做事都是实诚人,我也是个实诚的,这糕点我是一点本都没有出,尽拿着卖得了好处了。所以,我这里的分成得降。”
杜贞念心知肚明,便道:“你这么说,我倒是没话说了,既然大家都是实诚人,那我就收下了,不过支持一次,下不为例。此次两方合作的默契非常,我还想与姐姐来个长期合作呢。”
秦悦棉来之前就是这么打算的,又有亲娘和祖父叮嘱,打定主意务必把这个生意给长长久久地合作下去呢。
她喜不自胜,笑道:“有了杜家妹子这句话,我可就放心了,本来你不说,我要打算要开一开这口,问你要个长期的摇钱树呢。”
俩人几句话就达成了合作,虽然都是早就有了这个计划。
双方愉快地完成第一批合作,都赚到了钱,春风满面地去前院与大部队汇合。
刘礼秋抱着钱,去后院准备锁起来。她抱着钱,在心里算着这次的成本,白面,猪油,咸鸭蛋,糖,干果,盐,红豆,绿豆,一共花费近三十五两。赚了一百三十八两,得一百两。
然后再扣除作坊得工钱,几个姐妹做点心的工钱,还剩下八十多两。
这么一看,利润还是很高的。
就是之前刘小冬说过,这点心估计也就能火两三年新鲜,后续各家点心铺子有样学样,就不太好卖了。
不过这才是当河县的分成,宋家铺子的分成还没算,就算只卖两三年,那这几年的逢年过节的利润也是不少的。
刘礼秋笑呵呵地锁好银钱,高兴地踮着脚小跑着去摸了一把羊,又抚摸了一把三只小猫。见几个家伙都吃饱喝足,又高兴地哼着歌去了前厅。
前厅里几个女人喜气洋洋聊得热火朝天,陈氏是好话不要钱似的把刘家一众小孩夸了个遍。
她不知道杜贞念和杜冬云不是刘家小孩,只听秦红花说过刘家老大夫妻早年过世,留下了几个孩子给年迈地公婆和年少的兄弟夫妻抚养着。
这来了两回,刘家孩子到底几个她还没摸透,但是不耽误她夸就对了。
刘小冬,杜冬云,刘枕月带着刘礼源和舅舅家的王有,几个小孩跑到最西边的开荒地去掏泥巴去了。
这几天赚到了钱,天气又不是太热,开荒也进行地非常顺利,难得休息一天,刘小冬立马撒腿跑出去玩了。
泥巴倒不是真的掏,但是芦苇滩里的什么野鸡野鸭啊,浅沟里的鱼虾啊,山脚下的蘑菇木耳呀,泥滩地里的螺蛳河蚌啊。这些都是可以捡的。
如今的开荒地,已经沿着山脚往西去了七八里地。沿着这片新开荒的地,周围的山也被劈出了一大截,地上都铺了一层砸碎的小石头子,下雨天也不会沾一脚泥了。
刘枕月因为爱画画,喜欢收集树叶子,今天就收集到了很多不同的叶子,还有不同的颜色。
刘小冬跟杜冬云不太好奇这些,她俩一直在盯着山上有没有什么能吃的果子,结果一路下来啥也没有。
不过倒是看到了一片高大的乌桕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