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房家洼人开荒太猛了,刘小冬看到之后就改变了主意,留出来的地就不打算建作坊了。
而且开荒之后,才注意到西边的山脚下有一片相对舒适又宽敞的石头滩,这块地用来建作坊可太适合不过了。
腐乳作坊就是建在那里的。
再往西边去,就是之前留出来一小圈子细竹林。刘小冬打算把这片竹林培育出来,等开荒完成,再扩大竹林。
再往西边去,就是相对深一些的芦苇滩,现在已经沿着山脚开荒出来几十丈的地了。而往南去,开荒的力度还是有些不够,主要是芦苇太深,还有芦竹。
刘小冬打算端午过后,麦子收完,就来开一次山,沿着山脚劈出一块缺口来,用山上的石头在芦苇滩里围出第一道圩子出来。
把这一到圩子清理出来,明年就可以种上大豆和麻,而今年豆麻套种的地方明年就可以改为水田,用来种水稻。
一步步的打算,在刘小冬的心里清晰无比,现在她有了宋若梅义女这层身份,今后无论是与宋家还是杜贞念合作,都将是顺利的,不再需要过多的考虑其他。
这样,她便可以让宋家和杜贞念以及刘小秋刘小夏来管理作坊,自己不用耗费心神,只专心开荒就行。
有了杜庭这个义父的身份,这些开荒地的合法性就非常好解决,而且她有办法让县令大人免了开荒地头几年的税收。
这样一来,房家洼就能完成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原始积累,安心开荒和建设作坊,有杜贞念这一层关系在,和她的各种方子,作坊将会不断扩大产能,等到产品靠宋家铺子做出去后,房家洼品牌便可启动。
后续的事,越想起来就越简单。刘小冬栽树栽着栽着就笑了出来,给她挖树坑的宋守沣看到她这个样子,还以为她因为认了义母高兴的呢。
傍晚,王冬麦带着杜婆婆和刘娘子做饭,刘小冬在后院里跟杜冬云,刘小月三个人做了几十个红豆酥。
咸鸭蛋已经没了,刚腌的时间还不够,没法吃,就只做了红豆酥。
两家子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晚饭。
饭后,中午泡的糯米便被包了粽子,下午一群大孩小孩种完树就去剪了芦竹叶,正好用来包粽子。
杜婆婆把带来的红枣干也洗了出来,剔掉枣核,包了红枣粽子。
趁睡觉前,十斤糯米全部包完,王冬麦把灶台上那个最大的锅烧起来,将粽子尽数放进锅里,架上柴禾,炖了一夜。
刘家的厨房有三个锅灶,平常做饭炒菜用靠外的两个小一些的锅,最里边的大锅只用来烧热水洗漱。
这是刘小冬要求的,而且前后院建了三个洗漱间,可谓是大手笔。
最大的锅直径三尺,能躺下刘小秋这个半大的孩子,两个小锅,大的直径两尺,小的一尺五。
两尺的锅用来炒菜,一尺五的用来煮米饭,稀饭,摊饼子。
三个锅中间的灶台还装了两个特制的直筒铁锅,里面常年添满水,一天到晚温水不断,刘家一众老少就用这温水洗脸刷牙。
甚至整个房家洼的厨房格局都是如此,这里面自然是刘小冬的坚持,她让祖父老刘头跟各家各户宣传,全都去打铁锅,建灶台,放弃原先的围炉吊锅,改煮菜为炒菜,并且大家都要吃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