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有来有往,旧亲新怨几方意(1 / 2)

在这之前,她要先把茭白移栽出去。

等这一茬麦田里的秧苗插好,房家洼的开荒工程就会大提速。

原本靠着石头山到当河这一条从南道北的临时开荒田,已经种上了水稻,但在这条围梗之外,是房家洼的水产茭白生长地。

这一南北通的长条水田,在插秧的时候,被刘小冬规划出了五条一人多宽的东西向的小路,路东边是原本的水田,西边就连接着茭白水滩地。

如今大开荒,这片茭白地也要围成农田,不得不将茭白移走。

刘小冬观察过这片水域,准备把茭白移栽大部分到南边的当河边。那里是当河大河堤,开荒也不会开到那里,茭白种在那里再适合不过。

她还打算将东边那条路边的小支渠浅沟也栽上茭白,还打算还牛的时候给里正娘子和老秦秀才家的老管事送一批,让他们栽在自家的庄园里,到时候秋天也能掰来当一门菜。

茭白这玩意不娇贵,给水就长,给泥就活,完全不用打理,可太省事了。

剩下的这些茭白就留在原来的水滩地里,到时候开荒把这条茭白地围起来,围成一条浅水池,这样,后续的开荒地出来,都会规划出一条水沟,这个开荒出来的水沟联通所有的开荒地,插秧种水稻的时候就不会没有活水用了。

于是房家洼的男人们犁田耙地,女人们就在王冬麦的带领下集体移栽茭白。

宋留竹每每看到这群集体干活的勤劳农户,就赞叹不已。这群人,做起农活来可一点也不喊苦喊累啊。

而且神奇的是,田虽然是各家的,但活大家一起干,也没有说谁偷懒谁叫唤,真是神奇。

比他见过的一些佃农,或是集体村庄都要自觉且无私。

令他啧啧称奇不止。

其实这里面最主要的门道就是老刘头,他能说会道,讲话的时候留有很大余地,并且还会时不时地提醒大家老刘家带他们赚到钱了。

这年头,有钱就是娘,别管其他的。相比别的村,虽然种的地多,但大多都是佃来的,自家的地算下来甚至可能还没有房家洼的地多。

但房家洼的地实在是太贫了,而且现在人口也越来越多,生活和土地问题亟待解决。

老刘家就在这个时候拉了房家洼一把,所以房家洼极度乐意跟着老刘家的步调走,毕竟他们一开始就是,我可以不占便宜,但是不跟着做,就是亏了。

也好在他们的这种朴素的心理模式,让自己赚到了第一桶金。

石大和刘树去还牛的时候,还给老管事带了十几个咸鸭蛋和一筐移栽的茭白。老管事上回已经拿了他们的点心,这回实在是不敢接,直接就把这事报给了老秦秀才。

老秦秀才屈尊来接待了石大和刘树。

自从上回吃了那几个点心,老秦秀才就惦记上了房家洼,他从老管事口中知道了房家洼家家起了新房,又跟儿子小秦秀才询问一番后,才找到自己这个儿子年前拒绝了房家洼人来求学的事。

老秦秀才当场就把这个没什么脑子的儿子骂了个狗血淋头,气得他都没脸去房家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