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提前打算,高中低端一把抓(2 / 2)

这群纱布包,是中秋时候刘小冬亲自找义母宋若梅让宋家的布铺子做出来的。

当时一口气做了三百个,用的都是白色的棉布缝制的,三百个纱布包,一下子花去了三四十两银子。

虽然宋若梅不要刘小冬的钱,但她不能不给,把做纱布的用处和自己的打算跟宋若梅说了一遍后,宋若梅才收下。

不过也只收了成本价,没收人工费也没赚钱。

这羽绒服,按说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但是要作为跟其他成衣一样面对大众售卖的商品,却是实实在在头一遭。

宋若梅听完刘小冬的计划,忍不住咂舌,为了做件羽绒服,这成本也太高了,不说其他,就是养一只鸭子或鹅出来,大半年的时间要吃掉多少粮食啊。

不过刘小冬没说鸭肉和鹅肉的打算,等着做出来之后,再惊艳登场。

蒸绒毛的大锅是之前跟蜡烛作坊一起修建的,当时刘小冬就让刘礼夏特意预留的,这下子终于派上用场了。

不过考虑到目前需要处理的鸭绒鹅绒比较少,这一口大锅还能用得过来,要是以后绒子多了,刘小东打算单独做一个羽绒制品加工作坊。

就在蜡烛作坊西边继续开建。

不过这羽绒作坊,不是光有鸭绒鹅绒就行了的,还需要很多布,和很多绣娘。

宋家在府城的布庄,目前够用,以后可能会供不上。

而绣娘。

房家洼的妇人虽然都会自己做衣服,但要说手艺,那还是有些不够看。

这绣娘要重新招,布源也要提前找。

这就拜托宋若梅了,同时王冬麦还建议找秦红花和陈氏母女。

秦红花做为里正娘子,又经营杂货铺子,自家儿子和女儿都是做小买卖的人家,自然知道哪家绣娘手艺好,就算不是绣娘,哪些妇人的针线手艺好也是知道一些的。

陈氏娘家就是做布匹生意的,这布源,或许可以直接找她。

羽绒如既然定位为大众市场,那用到的布肯定也多是低端布匹。

单纯的麻布冬天穿会有些割人,处理好一点的柔软麻布和棉麻混纺布,应该是首选面料。

考虑到羽绒服不好随时清洗,刘小冬便抓着杜贞念和杜冬云,设计了一款可随时拆卸的羽绒服。

一层内胆,两层外布,清洗时只要将脏了的外布拆下来即可,两个外布也是方便随时换洗,又不弄脏内胆。

毕竟冬天时间长,羽绒服一旦穿上就没法脱了。

杜贞念在女工这方面有些自己的心得,按着刘小冬的说法,她改了好几次图样,最终成品,刘小冬这个后人看了都忍不住称赞。

衣样成功出炉,需要的布源,宋若梅那里已经去信告知走高端市场,上等棉和丝绸是她需要准备的,到时候做出来的羽绒服就会销往府城中的贵户们,甚至还有京中。

而被王冬麦和秦容找来的陈氏母女,就主打中低端市场。

陈氏自从在刘家亲自传授挤羊奶开始,就感觉自己浑身都是干劲。

这小半年来,自己和女儿亲自代售的房家洼点心和腐乳以及变蛋,已经让母女俩盆满钵满。

这回过水镇商队成立,老秦家又有份 ,陈氏就想着找个时间来房家洼一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