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家洼今年一年的生活都着急忙慌的。
盖房子,开荒,建私塾,请夫子;插秧,种豆,种麻,种菜,打井,建作坊。
晚课识字,加工腐乳,腌变蛋;收割,丰收。
这段时间又在蜡烛作坊赶工。
中间还穿插着种小麦,外出买货源。
现在小麦已经冒出浓密的绿芽,腐乳和变蛋生意已经变成了商队自己上门提货。
全房家洼的人,这几天是轻易不出门。
上次砍麻后在水里沤的那些麻,早已经能捞出来剥麻了,但是几个作坊总是有事忙,一一直拖到了现在。
蜡烛作坊目前还剩最后一批存货,石小年盘点后确认还有六千支。
杜贞念和刘礼秋决定这批货跟后续买回来的乌桕子,再做出来的蜡烛一起卖,不过得等到年后了。
刘礼秋带着石小年俩人把蜡烛作坊的账盘算了一下,最后算出,一共卖了九万根蜡烛,过水镇商队来回拿货四次,加上秦红花和秦悦棉两人的几次,蜡烛作坊在短短一个半月之间,营业额超过了三十万文钱。
也就是三百两银子。
这还只是批发价。
县城的蜡烛作坊比房家洼卖货早,规模又大,而且乌桕子货源极其充裕,每天都有别的府城的不同商队来进货批发。
杜贞念给刘小冬透露过,按她的估计,今年她爹能靠蜡烛一个作坊,进项超过两千两银子。
刘小冬内心:啊!这闪闪亮的大银子啊,我可太喜欢了!!!
不过既然是作坊,那就要考虑成本们虽然这个时代,很多作坊或商家的成本几乎不计,因为这些干活的人要么是自家人,要么是签了死契卖给他们的下人。
像杜庭这种,找自个县衙六房的人来当作坊员工,可想而知,工作酬劳就极有可能不按水平发放。
好吧,其实,目前整个大周,还没有完整的工作薪酬体系。
不过杜庭既然在做事之前就把话放了出去,奖励自是不可能少的。
房家洼的作坊也是如此。
不过这里的薪酬体系就相对完善很多。
刘小冬简化了现代企业里的一些冗杂的项目,非常简单粗暴的制定了一个工资标准。
按蜡烛作坊的活计来算,基本都是轻松工种,每个步骤每个人都能独立完成,且不存在做不好的情况,于是就按每人每天做满三个半时辰为标准,一天三十文报酬。
一个月按最低工作日二十一天算,超过二十一天按每天六十文工资。
一个多月下来,蜡烛作坊里的所有妇人每个人都拿到了一两多的工资。
这还没完,由于蜡烛卖得太火爆,按蜡烛出货量和销售量两项统计,每个人又可以各多得三两和四两的奖励。
这一下子就挣了近九两的银钱。
刨除这些固定工人的报酬,村里男人组成的外出采购队和制作蜡烛所需要的一切工具,例如铸磨。
还有作坊建设的成本,等等。
把这些成本减去之后,三百多两的营业额,最终还得两百一十两银子。
然后按原先契约好的分成,三成给刘家,其余的房家洼各家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