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又打通了一个商道,刘小冬志得意满。
端王妃的车队缓缓驶出房家洼,陈力张的车队正在来的路上。
已经是腊月了,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力争在年三十之前,赚到今年的最后一笔钱。
端王妃一走,宋若梅也要打算回县城了,不过她在来这里之前安排杜婆婆的事,目前还没有了解,只得再留几天,把杜婆婆等来。
刘小东见人一走,立马拉着杜贞念问她把玉米苗和红辣椒要了过来。
这两个东西她可是惦记两天了。
杜贞念自然答应,于是刘小冬得意洋洋地使唤刘礼夏来帮她在后院的西厢房里收拾出一间正宗的暖房出来。
这个玉米苗,可不能被冻死了,是一定要种出来了。
至于辣椒,她可以先摘一棵跟着玉米一起培育一下看看。
要是成功了,等开春之后,再把剩下的几个辣椒都种下去。
这个暖房,刘小冬打算用木柴和院子里的蜂窝煤来制备。
至于院子里的那个蜡烛做的简易暖房,等豆芽全都发出来能吃了,就会撤下去。
后续如果要是想吃豆芽了,就在玉米暖屋里捂一点出来。
反正豆芽一次性也不能捂太多,不然吃不掉就浪费了。
辣椒和玉米苗都被移到了暖房,同时还有一些需要养在暖房里的其他花草。
杜贞念对于这类花花草草不是很上心,索性也就不打算把这些花花草草都带回县城了,全都搁在这里,等过完年后,她还是要回来的。
至于专门给杜贞念的孤本书籍,她倒是挑了几本,但是也没带走,只说让刘礼秋和刘礼夏趁着这个年关,没事抄几本出来,保留在刘家。
其余的几乎全都给了私塾。
刘小冬看着这些书,已经想到明年宋夫子回来以后,肯定会让她们这些学生天天抄书的。
到时候端王妃送来的这些,估计都会被珍藏起来,私塾里的就用她们抄的。
说实话,刘小冬有些不想练字。
她也思考过这个问题,最后归结为自己没有写字的天赋。
毕竟在现代的时候,书法课上的她几乎都是用来听故事的。
练毛笔字有些难熬,还是硬笔适合她这一双爪子。
刘家写字最好的就是刘礼秋,其次是刘枕月,刘礼夏,刘小冬是垫底的。
就连宋夫子都有些不可思议,说过她很多次,为啥脑子那么灵活的人,写字的时候一点都不用心呢。
刘小冬有时候有些庆幸自己来到这里幸好不是男的,不然读书科举不成,就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农活。
好吧,其实她想的有点多,她才会去干农活呢,这种近乎于刀耕火种的种植方式,她看一眼就要吓昏倒了。
无比怀念科技时代,种田都是在总控室遥控。
所以她要农具,要耕牛,这些东西越多,农户们的田才好种,人才会轻松一点。
忙活了一下午,终于把暖房归置好了,也剖了一根红辣椒,培育了几十粒的辣椒籽。
这些都是她的试验品。
陈力张的车队拉走了做好的所有羽绒服,杜贞念和刘礼秋清点之后,跟他约定跟后一批一起结账。
反正有阵力真和老秦秀才家在,她们也不怕陈力张赖账。
毕竟大家都已经在拟年后合作的契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