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邀请答谢宴,房家洼家家户户的感情更深了。
石大组建的房家洼货郎队伍已经稳固下来了,他们跟各村的村民们商议之后,决定以后每隔两天挑一次货,货可以两次轮换一次。
间隔四五天再上一次货,这样既能不那么累,还可以随时给各家供应货物。
要问为啥过水镇的村民今年突然有钱买东西了,那还要说到货郎们身上。
这货郎队伍是房家洼的,房家洼今年从各家收购大豆,鸡蛋,稻壳,柿子,茭白,乌桕子,甚至粮食和蔬菜。
让他们有了闲钱来买东西。
而这些东西大多都是房家洼出来的。
毕竟农户们的初级需求就这么多。
不过今年冬天的过水镇出现了一个新鲜的蔬菜,说叫豆芽,房家洼的挑货郎队伍在上货第二次的时候,需求量忽然大增,货郎们第三次出豆芽的时候,直接被一抢而空,没抢到的甚至要骂人打架。
不过幸好上回县令大人来过一回,又钦点了小秦秀才为过水镇专司教化官,现在法治文化广场虽然还没有竣工,但教化官已经上岗许久了,基本过水镇的所有村都有宣讲到。
吵架的时候,货郎们一看情况不好,立马教化官搬出来,说打架就要拉去见官,又说就是一个豆芽,今天没有明天有,明天没有后天有,以后房家洼天天做,天天卖,争取卖一个冬天。
有了人递台阶,又安抚情绪,大家才止住冲动。
然后货郎们一回到家,就火速集结跑去刘树家商量对策。
这豆芽是刘家捂出来的,要想卖豆芽,还得找刘家。
刘小冬就知道这豆芽一定会走俏的。
这不就来了嘛。
要说暖房这个东西,也不是稀罕物。
捂豆芽的技术也不是没听说过。
但为啥过水镇没人做呢?还不是条件不允许。
烧暖房需要大量柴禾,捂豆芽需要很多豆子,卖豆芽需要时间紧迫。
以前谁家想吃了,也就有条件的自己时不时捂几把,吃个两三顿,过段时间再做一点。
穷人家根本不会去想这个,都在吃腌菜呢。
今年房家洼从年头到年尾陆陆续续出各种新鲜货,吃的用的都非常接地气又实惠,现在又出豆芽,那是想都不想就直接买。
随吃随买,又便宜,这可太舒适了,完全不用自己做的时候操那么多心了。
而且卖得豆芽都非常好,杆子硬邦邦地,一上手摸就知道超级新鲜。
刘小冬原本还不想专门建暖房,这下一听大家都嚷着要,还说只要是房家洼做的,他们就会闭眼买。
刘小冬不得不感慨,果然,人对好东西的追求是非常盲目的,对好品牌也是如此。
要是好品牌出的好东西,那闭眼入的语气和给钱的手势都一模一样。
于是房家洼再一次开启了基建模式。
不过这回暖房就自己人建设了,不需要从外面找泥瓦工来。
这暖房要怎么盖,大家有些拿不准,倒是刘小冬搜刮了脑子里的记忆,给刘礼夏画了个建议的草图。
坐北朝南大开间,北边的墙不光土层厚,还要裹上保暖的芦苇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