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刘小冬打交道了一年多,又有杜贞念在房家洼开作坊的经历,刘小冬时不时的一些“管理经验”,宋家母女几人是深信不疑的。
有些时候,当局者需要旁观者的提醒,而刘小冬很多时候恰恰就是那个旁观者。
点心铺子的事,刘小冬了解过后就没有什么要操心的了,跟她一样的,还有杜冬云,虽然这俩人一个是背后真正的东家,一个是背后真正的师傅,但论最操心的还是宋若梅。
不过宋若梅却乐此不疲。
她们这类世家女,对于赚钱那是一点也不含糊,大女儿的作坊成果显着,小女儿有心做事,她当然不会拦着。
所以她才想了几下就把原本租铺面改为直接买了,一出手就是一百多两。
哪怕以后点心铺子没开起来,这一百多两银子亏了也就亏了。
也好在有宋若梅这个面上的东家在指挥,府城里的酒楼,食铺,杂货店的几个掌柜和伙计,也能很好地盯着点心铺子的进展。
说是正月十五过后,铺子才能焕然一新,等到真正开业,估计得到正月二十以后。
刘小冬趁着这个功夫,埋头跟杜冬云对点心铺子策划了一些运营守则和开业活动。
点心有多少种,每天需要做多少种,如何根据顾客的口味增减,如何搭配售卖,如何优惠, 每天剩下的又如何处理。
在点心糕点的制作成本上,糖,面,油的用量如何,每天耗费的量在多少。
这些刘小冬都能一一计算出来,只要是按照她的做法,每天每个点心的成本是多少,那是一目了然。
等当日结算的营业额一出来,就能快速算出一日的利润。
为此,刘小冬还请教了对账目比较拿手的杜贞念,专门设计了一个记账本,到时候给点心铺子试用。
当然,老式的做账方式不会就此停掉,只是刘小冬想改变一下这里的记账方式,因为老式的账本,她看得是头昏眼花。
全是字,她读起来真的很费力。
而她结合杜贞念设计的表格类账本,那看起来可明晰多了。
不光杜贞念觉得好,就连宋若梅这个看账老手都觉得简单又高级。
对,宋若梅当时就是说的这五个字。
简单,看得清楚,不会看账的人也能看个大概,高级,是需要记录的账目类别一个不少,甚至还标记出了样品的成本和利润,这可真是太高级了。
刘小冬有些不好意思,其实她在现代也不会记账,不过得益于一些傻瓜式的软件,她结合这个让杜贞念设计出了新的记账本。
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她要看明白账,其他的,她当时压根没想过。
不过有了宋若梅的夸赞,这个新记账方式在宋家铺子里的推广使用那是一点阻碍都不会有,说不定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还会改进呢。
这事到时候就由杜贞念完成了,她是不想揽下这个大工程的,耗脑子还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