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卖相上,她绝对称得上房家洼第一。
陈家人每每吃到她做的馒头包子都由衷地夸赞她做的好,这些话日益增加了她的信心。
几个月前镇上的商队来村里跟作坊做生意,年底又有村里的货郎们挑着担子四处跑买卖。
陈乐英沉默了一辈子的心突然被他们给点燃了。
她想卖馒头。
这是镇上第一家的馒头摊子,也是当河县第一家馒头摊子。
她把这个想法跟孙女陈田田说过后,得到了孙女的大力支持,还要拿出攒下来的工资作为支持奶奶“创业”资金。
然后家里人都知道了,两个儿子,一个儿媳,还有一个孙子,都是全力支持,陈大郎甚至开始挑木材准备给他娘做个可以推的小摊车。
而另一个机会突然又来到了陈乐英的面前。
县令大人要招“面点师”,将面向全县村民教授发面技术。
王冬麦当时亲自来告诉她这事,也鼓励她踊跃参加,毕竟全房家洼,用老面酵子发面技术数一数二的没几个。
她陈乐英就是其中之一。
这回她被高票选中,也算得偿所愿,不光可以精进自己的手艺,还能得到官方认可。
村里人精心选出来的两个人,赵来英和陈乐英,那发面手艺是没话说的,再加上两个人这么多年操持家里的灶台,生活经验也是足够的。
这一年来村里人跟着作坊学做事,又跟着私塾的学生上晚课,从沉默寡言到能说上一些场面话,从大字不识到认得一些字。
改变不可谓不大。
这里面除了村里人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刘家人的带领,更加离不开县令大人的支持。
没看县令大人家的两个千金都常驻房家洼了吗?
所以,县令大人需要房家洼人做事的时候,那村里人是一点也不含糊,先不管什么事吧,大家一窝蜂上了再说,然后再根据条件来推选能上的上。
当河县面点师,就在这里推选出来了。
王冬麦,赵来英,陈乐英。
三个人,是房家洼全体人员工人的发面技术最好的。
这事办的顺利,当天晚上,王冬麦带上赵来英去了陈乐英家,告诉她明天她们三人将去一趟县城,带上各自的户籍证明,到时候让县令大人给她们做出一个官方的证明出来。
具体授课的时间还未确定,但王冬麦猜测,可能元宵节后几个人就会住到县城,顺利的话,第一批教授的人会是各家点心铺子和酒楼以及富户们送过来的人。
这些人都是要收费的。
而决定教什么内容的,刘小冬已经在绞尽脑汁地想了。
有了杜庭的认可和在展望,一个官方技校的雏形正在缓慢生长。
刘小冬越想越开心,这离她心底的那个责任,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