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天地归元(2 / 2)

张教授白大褂的残片在巽宫燃烧殆尽,灰烬飘落之处,涌出了清澈的甘泉。老陈将珍藏多年的《青囊奥语》残卷投入水中,纸页遇水后,迅速显影成一幅巴蜀全图。图中的阡陌纵横交错,竟与眼前的山势龙脉完全重合,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一幅杰作。

我缓缓解下祖传的犀角柄罗盘,松开手,任其沉入“黄泉八煞”水眼之中。青铜罗盘入水的刹那,整座山体像是完成了一场千年的使命,如释重负般剧烈震颤。千年积郁的地气化作一条白色的练带,腾空而起,在云端绘出《葬经》开篇的“葬乘生气”四字,这四字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奥秘,向世人展示着风水的真谛。

走出古墓时,蜀道两旁的野山樱正逢花期,漫山遍野的樱花如粉色的云霞般绚烂。花瓣轻轻掠过老陈斑白的鬓角,落在他腰间空悬的摸金符鞘上。我们相视一笑,无需言语,便已心领神会。转身,我们缓缓没入晨雾之中,而身后的群山,正按照杨公缝针术自行调整着坐向,仿佛在重新书写着天地间的风水格局。

子午线上的朝阳将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投射在《撼龙经》记载的“水口砂”方位,恰成天地间最完美的风水局。山风送来祖父最后的吟哦,那声音混着地脉的胎息,在七十二峰间往复回响,久久不绝:

寻龙十年空费力,

今日方知造化心。

四象五行皆自转,

乾坤本是活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