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迅速行动起来,伤者们虽有不舍,但也明白形势危急。被安置在山谷中的后勤人员,包括那些老人、妇女,也纷纷为战士们准备干粮、修补战甲。一位老者拉着萧逸的手,眼中含泪:“将军,一定要平安归来啊!” 萧逸拍了拍老者的手,坚定地点点头,转身离去。
大军开拔,向着弹汗山疾驰而去。一路上,萧逸利用系统地图不断调整行军路线,避开鲜卑的巡逻队和小股部队。苏烈带领前锋如利箭一般,所到之处,如有鲜卑散兵,皆被迅速剿灭,不留痕迹。
随着距离弹汗山越来越近,气氛愈发紧张。萧逸深知,这是一场豪赌,一旦失败,不仅自己性命难保,整个汉军都将覆灭。但他心中毫无畏惧,为了大汉边境的安宁,为了那些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他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汉军如同一把锐利的钢刀,突破了重重阻碍,终于抵达弹汗山脚下。一路上,苏烈带领的前锋如入无人之境,但也遭遇了不少顽强抵抗,鲜血染红了他们的战甲。赵猛率领中军,保持着紧密的阵型,随时应对敌军的冲击,每一次鲜卑人的冲锋都被他们如铁桶般的防御挡了回去。
弹汗山巍峨耸立,山脚下那片广袤的区域便是鲜卑王庭所在。这里没有城墙环绕,而是一个大型的部落聚集地,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帐篷星罗棋布,犹如草原上的繁星。这些帐篷大小不一,色彩斑斓,有的华丽精美,想必是部落首领或重要人物的居所;有的则较为简陋,是普通鲜卑族人的安身之处。帐篷的分布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有着一定的规律,它们围绕着几个中心区域展开,形成了一种天然的防御阵势。而且,这些帐篷便于迁移,彰显出鲜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性。
苏烈策马来到萧逸身边,他的长枪上还滴着鲜血,说道:“主公,敌军已有防备,看来我们必须强攻。不过,他们的注意力都在正面,我建议分兵从两侧寻找薄弱点突破。”萧逸点头同意:“苏烈将军,你领一队人马从左侧佯攻,吸引他们的主力;赵猛,你从右侧寻找机会,尽量悄无声息地接近他们的营帐,找到突破的路径;我率中军在正面准备攻坚,待时机成熟,我们同时发动攻击。”“遵命!” 苏烈和赵猛领命而去。
苏烈带着士兵如狂风般冲向弹汗山左侧的营帐区,他们大声呼喊,故意暴露行踪,一时间,箭雨从营帐间射向他们。苏烈挥舞长枪,拨打着箭矢,他的士兵们也举起盾牌,继续前进。鲜卑人见状,以为汉军要从左侧强攻,纷纷将兵力调往左侧。
赵猛则带着一队精锐,借着地形的掩护,悄悄地向右侧潜行。他们绕过了一些巡逻队,逐渐接近营帐。赵猛观察着营帐的布局,发现一处相对薄弱的地方,那里的帐篷较为稀疏,而且周围的守卫似乎较少。他心中一喜,低声对士兵们说道:“就是这里,准备突袭。”
萧逸在正面指挥士兵准备战斗。他让士兵们分成小队,互相掩护,准备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敌人。同时,他密切关注着左右两侧的动静,等待着最佳时机。他深知,这次进攻必须成功,否则他们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此时,苏烈的佯攻已经巧妙地吸引了大部分敌军的注意力,就像一块磁石吸走了杂乱的铁屑,敌军的防线在那一侧出现了明显的松动。而赵猛也已准备就绪,就等着时机成熟,从右侧如猛虎下山般突破营帐区。萧逸一马当先,如离弦之箭般冲向鲜卑营前,他的眼神中燃烧着无畏的火焰,心中只有一个目标 —— 破营。
四周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只有萧逸马蹄下扬起的尘土在飞舞。他紧握着缰绳,风在耳边呼啸而过,却吹不散他心中的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