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罗,贸易的发展更为繁荣。新罗的金银制品深受中原商人的喜爱,大量的金银饰品在作坊里被打造出来。一位新罗商人对前来视察的萧逸说:“将军,如今我们的金银制品通过贸易大道,运往各地,换回了许多我们需要的物资。这都多亏了您的英明决策。”
萧逸微笑着说:“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还要继续拓展贸易,让更多的人受益。”
在军事训练方面,关羽依旧严格地训练着士兵。在校场上,不同民族的士兵们喊着整齐的口号,进行着各种训练。关羽看到一位新罗士兵在山地奔跑训练中表现出色,便走过去称赞道:“你在山地作战上很有天赋,要把你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弟兄。”
新罗士兵恭敬地回答:“关将军,我定当尽力。我们各有所长,相互学习,定能让我们的军队更加强大。”
随着时间的流逝,幽州和三藩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城墙更加坚固,粮仓堆满了粮食,百济的船坞里一艘艘战船下水,贸易大道更加繁荣,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萧逸的领导下,向着更加强盛的未来大步迈进。
然而,发展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囤积粮草的过程中,高句丽的部分地区遭遇了暴雨灾害,农田被淹,粮食收成受到了影响。一位高句丽的地方官焦急地向萧逸汇报:“将军,这场暴雨来势汹汹,许多庄稼都被冲毁了,我们的粮仓储备计划可能要受阻。”
萧逸眉头紧锁,立刻召集众人商议对策。刘伯温说道:“主公,当务之急是组织百姓救灾,尽量挽回损失。同时,我们可从其他丰收地区调配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萧逸点头:“就依先生之计。还要安排人手帮助百姓修复农田,确保下一季的收成。”
在建筑城墙的过程中,百济也遇到了问题。当地的石料供应不足,工程进度放慢。负责工程的将领对萧逸说:“将军,附近的石料开采难度越来越大,运输也困难,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城墙的修建恐怕要延误。”
萧逸沉思片刻:“从其他地方寻找合适的石料源,增加运输的人手和工具。绝不能让城墙的修建停下来。”
在百济的船务发展中,一些造船工匠之间因为理念不同产生了分歧。一位来自中原的工匠主张采用新的造船技术,而百济本地的工匠则认为传统技术更为可靠。双方争执不下,影响了造船的进度。萧逸得知后,亲自来到船坞调解。
他对工匠们说:“各位都是技艺精湛之人,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造出好船。新的技术和传统技术都有其可取之处,我们可以相互借鉴,共同研究出更好的方案。”
工匠们听了萧逸的话,纷纷冷静下来,重新投入到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