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大规模神经计算模型方面,神经科学提供大脑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基础数据,比如神经元的形态、突触连接的强度和模式等。
计算机科学利用算法和编程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可模拟的模型,例如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模拟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处理过程。
认知科学则从人类认知和行为的角度为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像依据人类在不同认知任务中的表现,来优化模型的结构和参数设置。
通过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有望更深入地解析意识和求生意识的产生机制。
这对于我们理解求生意识同样意义重大,因为意识是求生意识产生的重要基础,只有深入了解意识的产生,才可能更透彻地把握求生意识的本质。”
骁睿说道:“听你这么一说,我好像能感觉到这三者之间似乎开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了,可还是有点模糊。
洛尘,你觉得它们是怎么相互影响,进而和求生意识关联起来的呢?”
此时,骁睿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期待着洛尘给出更清晰的解答。
洛尘回应道:“这就涉及更深层次的探讨了。
大脑神经工作机理决定了信息处理和决策方式,最小自由能原则保证大脑在有限能量下高效运转,而意识产生后,又基于大脑神经活动和对外界的感知,影响生物对危险的判断和求生策略。
比如说在医学急救领域,对脑神经工作机理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唤醒昏迷患者的方法,从而激发其求生意识,提高生存几率。”
骁睿赶紧追问:“具体是怎么影响的呢?能举个更详细的例子吗?我还是不太能想象出它们之间具体的作用过程。”
洛尘接着说:“当生物感知到危险,脑神经迅速传递信号,大脑基于最小自由能原则快速分析。”
骁睿忍不住打断:“大脑怎么基于最小自由能原则分析危险信号呀?它是怎么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还能保证能量消耗最少呢?”
洛尘继续解释:“大脑会以耗能最少、效率最高的方式,对神经信号进行筛选、整合和解读。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在众多信息中迅速挑出关键部分,进行高效处理。
若意识层面意识到危险的严重性,就会激发求生意识,促使生物采取行动,像逃跑、防御等,而这一系列过程又会反过来影响大脑神经连接和能量消耗模式,三者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生物的求生行为。
就拿一些临床数据来看,经过针对性神经刺激疗法治疗的昏迷患者,约有 20% - 30% 的患者在意识恢复的初期阶段,表现出更强的求生欲望,在康复过程中也更积极配合治疗 。你看,这就是三者相互影响在实际中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