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中原兵制
首先讲一点:一般而言,只有中原养兵,草原不养兵。</p>
关于这一点,我记得前面有个单章提到过了,怎么现在还有人问?一会问石勒怎么这么多骑兵,一会又问匈奴怎养得起这么多兵?</p>
说了等于白说。</p>
我敢肯定,我这是节不少。</p>
简而言之,这些部落就是一个个兵员库,他们是“中立野怪”,你招诱不到,还不允许别人招诱?</p>
唐末河东、幽州这些缘边将帅们经常一次性招诱数万草原骑兵,南下参与藩镇混战,这是缘边将帅的“福利”,别人享受不到。</p>
当然,唐末时步兵的素质比较高,各个藩镇也有部分骑兵。</p>
比如,昭义镇(今上党一带)自己就养马,甚至打出了品牌,每年还给朝廷送马五百匹。</p>
蔡州有龙陂监。</p>
陕州有牧场。</p>
襄阳、淮南甚至附件都有牧场。</p>
钱镠直接在杭州城外养马三万匹。</p>
等等。</p>
中原遍地牧场,各个藩镇养马数量难以统计。</p>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草原骑兵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还经常被痛打。</p>
但在西晋这会,作用还是很大的,因为步兵大多数都是临时拉起来的,又承平多年,还没有职业化,对付这些草原骑兵就难了。</p>
其次,石勒的骑兵数量,是史书明载。</p>
在309年,有记录石勒帐下三万骑。</p>
在310年,围攻洛阳时二万骑。</p>
数字为什么会变化?其实就是这个原因,这不是他养的职业化部队。</p>
有可能是匈奴朝廷配属给他指挥的,战斗结束后归建。</p>
有可能是临时招募的,打完仗,“合同”结束,走了,回家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