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目标
十一月十五日,来自西海郡的乙弗鲜卑、折掘鲜卑以及武威卢水胡等部落轮番上,每部只攻一次,攻完就退,换另一个部落上。</p>
如此车轮战之后,已经损失过半的守军遣使接洽投降。</p>
邵慎本不欲纳降,羊冏之反复劝说,最终同意剩下的千名守军放下器械,列队下山。</p>
不过,他们一下山,邵慎立刻变脸了,意欲杀降好悬被人拉住了。</p>
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p>
发配罪人去边疆是历朝历代故智了,这批人的最终目的地是河会城,总共一千家,悉数流配。</p>
而当邵慎的将旗插上岘山之顶的时候,襄阳、樊城大震。</p>
当天晚上,又有骑士射了劝降信入城,不过一时间没什么反应。</p>
仔细算一算守军,襄阳城内还有五千余——如果邓岳没有征发豪门僮仆或市人的话,当然这不太可能。</p>
樊城守军已不足四千。</p>
整体局势危若累卵,一副风雨飘摇的模样。</p>
十六日,在等到充足的粮草后,黄彪率军直抵石城之外。</p>
他这一路的兵马已经大为减少。</p>
落雁军和一半的代国骑兵已经西调,并入西路军,归蒋恪指挥。留在黄彪手里的只有右金吾卫、黑矟左营及四千余拓跋鲜卑骑兵,战兵不足一万五千,算上辅兵约二万九千众。</p>
很显然,邵慎调整了部署,增兵西线,直攻江陵,东线则处于“进攻性防御”状态。</p>
不过,黄彪很显然不满足于防守。</p>
得知石城有晋军水寨和两千陆军的时候,立刻下令发起猛攻。</p>
此城在后世钟祥附近。</p>
三国时,孙权在此筑堡,遣牙门将一员镇守,故名“牙门戍”。</p>
魏吴反复拉锯。到了晋朝,羊祜出任荆州都督,攻占此地,又选取背山临水之地,筑石城,作为与东吴对峙的前线要塞。</p>
前晋末年,杜弢被王澄逼反,石城失陷。</p>
陶侃率军讨伐,于此地被杜曾击败。</p>
石城这里其实是竟陵郡地界了,只不过没什么百姓,也不知道被迁走了,还是逃光了。</p>
黄彪不关心竟陵百姓去哪了,他只想拿下这座城池,因此第一时间前出瞭望。</p>
“咚咚咚……”瞭望的同时,旁边响起了进兵的鼓声。</p>
黑矟左营的将士排着整齐的队列,向晋军水寨发起攻击。</p>
水师进军,中途也是要有休息节点的,便是水寨了。</p>
修理船只、囤积物资、安置伤病员乃至作为进攻发起点,都需要这么一个寨子。</p>
黄彪粗粗观察下来,石城东、南、北三面利用天然地势修建了城墙,西面是绝壁,下临沔水。也就是说,水寨和城池之间的联系是可以人为切断的。</p>
这不,拓跋代国的骑兵只冲了一回,损失了少许人手,就试探出了哪里是松软的河滩地,哪里是相对坚实的地面,然后发起了坚决的攻击,将试图来往于石城和水寨间的晋军阻隔开,切成两段。</p>
眼下对水寨的进攻已经展开,石城则不加理会,只派右金吾卫和鲜卑骑兵监视着,只要敌军一出城,立刻与其野战。</p>
而在他们身后,更惊人的一幕出现了:一千二百府兵带着部曲,并两千丁壮、一千骑兵,挽着牛车、驴骡南下,往竟陵郡城方向挺进。</p>
区区数千人而已,能打的不过一半,却敢只携带半个月的粮草,悍然南下,进兵之势可谓非常凶猛。</p>
“遣人知会一下安陆,问问左飞龙卫那帮人还要拖延到几时。”黄彪唤来信使,吩咐道。</p>
信使转身离去。</p>
黄彪则扭头看向水寨。</p>
守营的晋军水师正在墙头与黑矟左营互射,战场上矢石横飞,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p>
黄彪想起了昨天有鲜卑将领向他进言,沿途遇到的城市,如果一次打不下,就全部绕过不打,派人监视就好了,主力部队大举南下,饮马长江。</p>
黄彪对此有些吃惊,鲜卑人都喜欢这么打仗呢?</p>
★ttā n★co</p>
如果南下主力是骑兵,确实可以派一部分精骑监视城内守军,然后绕城而过,大举南下,但那样隐患太大了。</p>
进攻时看不出来,撤退时各部皆无战心,那就遭罪了——可别想当然,马是一种比人更娇贵、对环境更敏感的动物,当它们在南方水网密布地带生病的时候,你就能体会到两条腿跑路被人追杀的感觉了。</p>
黄彪不敢放过这些沿途城池,劝降不果后就开始进攻。</p>
石城他不敢说什么时候能打下,但水寨里没多少水军,而且营垒也不坚固,拿下不难。</p>
北边已经有一个襄阳围而不打了,南方石城、竟陵、杨口你都不打?</p>
没办法该狠下心来就得狠下心来。</p>
******</p>
杨口大营之中,陶侃正在为蔡谟送行。</p>
“士衡,我心中还是有些不安。”蔡谟已经上了船,又看向岸边的陶侃,忍不住说道。</p>
陶侃哈哈大笑,道:“事至此也,悔亦无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