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六年十月初十,朱厚照捏着《火器损耗月报》,燧发枪哑火率的字迹被霜气洇得模糊,只隐约可见「较往年有所波动」的朱批。案头《天工开物·五金》摊开至「验铜」篇,书页间夹着王巧儿去年画的「墨线验铜示意图」,松烟墨勾勒的锚形纹路里,还夹着巧艺斋女弟子们试做的铅砂试纸残片。他望着窗外紫禁城的初雪,想起五年前初见王巧儿的场景——那时她十六岁,蹲在豹房废窑厂用《天工开物》垫着验铜锤,松烟墨沾了半脸,却指着铜锭对他说:「陛下,铅砂藏在铜纹折角里。」
「陛下,」张忠捧着尚工局急报,「巧艺斋女弟子验铜误差未达预期,铸炮合格率暂未突破。」朱厚照皱眉,目光扫过「红衣大炮炸膛数门」的记录,想起上个月王巧儿在永春斋反复修改的「连环固炮」图纸——那是她从《天工开物》「舟车」篇的锚链结构获得的灵感,如今正由巧艺斋女弟子们以琉璃模型模拟推演。他摸出王巧儿新送的「松烟墨验铜包」,里面是她手绘的《女匠验铜图谱》,图文并茂地将验铜要诀转化为女红般的精细步骤。
「传旨,」他将手册塞进《后宫匠作实训条例》,「命巧艺斋女弟子持「工」字腰牌驻尚工局偏坊,王巧儿隔帘亲授验铜心法。」张忠领命时,朱厚照瞥见其腰间「匠作监」腰牌的简化锚纹——这是王巧儿为女弟子设计的「巧艺」符号,锚尾三道刻痕对应「一描、二染、三验」的女匠工序,既合宫规又藏匠意。
未时,永春斋。王巧儿隔着竹帘,盯着《宣府正德二年火器残骸图》,用松烟墨在宣纸上画圈——五年前她就是在这门炮的铜料中,发现了《天工开物》记载的「铅砂夹层」现象。「傅姆,」宫女捧着女弟子的验铜记录,「青禾姑娘说新弟子对锤音把握尚需时日,想请您示范「墨线验铜」要诀。」她轻抚案头的「简易验铜锤」,锤头「准」字是三年前牛二虎求她刻的,如今这锤子已成为巧艺斋女弟子的入门教具。
取过松烟墨线,她在铜锭断面弹出直线:「告诉青禾,墨线渗速与铅砂多寡相关,明日带她们在琉璃坊用透光法再试。」指尖划过腰间的「铅斑护腕」,内衬刻着她写的《女匠防铅要诀》:「一洗二护三熏香,铅毒不侵女儿裳」——这是她专为女弟子改良的防毒流程,以熏香替代传统匠人赤手验铜的风险。
酉时,永寿宫。刘贵妃抱着载钧皇子,望着窗外初雪:「巧艺斋的姑娘们可还顺遂?」王巧儿点头,腕间「工」字镯轻触琉璃镯:「已让青禾带弟子按《天工开物》「五炼法」制试纸,新制的「松烟熏铜法」能减铅味七成。」她摸出便携验铜盒,盒面「凤锚」纹是刘贵妃所赠,打开可见女弟子们用胭脂盒改制的微型验铜皿,试纸边缘泛着淡蓝——那是她们昨夜熬夜调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