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生从省里回府,进了后宅,秋英迎上来说:“房氏太太已经接来好几天了,老爷进来相认吧。”石生见到翠容,两人抱头大哭,秋英、春芳在旁边也跟着落泪。翠容对石生说:“你为什么捎信让我改嫁?”石生说:“信是假的。”翠容又说:“长安县的公文,说你已经死了。”石生说:“公文也是别人伪造的。”石生问翠容:“你怎么会来到这里?”翠容把从前的事情,从头到尾说给石生听。石生也把自己和秋英、春芳结合的事情说给她听。翠容说:“我还以为这两位妹子是你另外娶的,却没想到世间竟然有这么离奇的姻缘。”石生对翠容说:“你为我受尽折磨,她俩的灵魂也和我同过患难,我们情意相通。妻妾的大小之分,就任凭夫人你决定吧。”翠容说:“我虽然勉强算是正室,幸好能和你分离后又团聚,我心愿已足。以后家里所有大小事务,都让她俩掌管,我们就以姊妹相处,还讲什么大小嫡庶呢。”石生说:“夫人既然能这样,以后我一定请三副冠诰,封赠你们。 ”
翠容又对石生说:“我在患难的时候,承蒙菩萨点化来到这里,又多蒙老尼照顾。我曾许下团圆之后,重修庙宇、酬谢师恩的心愿。希望相公先带我去参拜一番,不知行不行?”石生答应了,让衙役先去庙里跟老尼姑说一声。衙役回来禀报说:“观音寺只剩下一座中殿,两边的廊房、前面的佛殿、后面的禅堂都成了空地,连老尼姑也走得无影无踪了。”翠容这才知道那老尼姑就是菩萨变的,佛殿和禅堂都是菩萨布置的虚幻景象。于是就叫人重修庙宇,这事儿暂且不提。
有一天,石生在衙门里没事,和三位夫人坐着闲谈。庭院前有一棵老槐树,石生就以此为题,让三位夫人联句作诗一首。石生先咏道:“回忆当年徒奔波(兰)”,翠容接道:“古槐影下堪婆娑(翠)”,秋英说:“劲枝虽被春光早(英)”,春芳续道:“柔条还沾雨露多(芳)”,石生又说:“绿作复云叶茂密(兰)”,翠容接着:“黄应秋日气冲和(翠)”,秋英再道:“势成连理有缘定(英)”,春芳收尾:“何必诵诗慕伐柯(芳)” 。
又有一天,石生登上峨眉山。到了山上往下一看,山势高耸,感觉自己就像在半空中。再向四周望去,只见山峦重叠,绵延八百多里。石生一时兴致大发,就提笔题诗一首:“悬崖万丈梯难升,峭壁转回须攀藤。一带连冈形险 ,两峰对峙不骞崩。白龙日绕池中跃,夜晚遥望放锦灯。四蜀固多丛茧处,此较剑阁尤峥嵘。”题完诗,往前走,到了一座古刹前,名叫华林禅院。石生想进去看看,和尚听说后,打扫了一间干净的禅室,把石生迎了进去。经过大殿山头旁,有一个小角门,忽然闻到一阵奇异的香味从里面飘出来。石生在禅室里坐定后,问和尚:“你前面小门里锁着的房子,放着什么东西,气味这么香?”和尚禀报道:“没什么东西,里面有一座禅堂。相传一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师傅在里面坐化了,至今都没有安葬他。里外的门都是他亲自让人锁上的,还说不准人打开。这些年来,也没人敢动。又相传这位师傅已经成佛,经常和观音老母虚设景象,点化愚人,还留下四句禅语,可没人能解得开。”石生说:“拿来我看看。”和尚从柜子里取出一个红纸帖,递给石生。石生拆开一看,上面写着:“似我非真我,见我才是我,烦我曾留我,遇我岂负我。”石生心想:这莫不是襄阳化缘的老僧?于是叫和尚打开角门,进去一看,只见禅堂门上贴着一道封皮,上面写着“门待有缘开”五个字。揭去封皮,打开房门,只见门正对着一张大床,床上有一位坐化的老僧,浑身都是尘土,背后贴着个纸条,写着“坐化人即是化缘人”。叫人扫去尘土,仔细一看,正是那化缘的老僧,面貌栩栩如生。石生拜道:“这是罗汉在点化我啊。”下了山,石生就命人立刻重修殿宇,把坐化的老僧塑成金身,送进里面,焚香供奉。石生一家团聚的事暂且不提。
不知道馗儿转生后还能不能和他们相见?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