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源对糌粑的敬意又增添了几分。他开始记录下这些关于糌粑的故事,想要把它们分享给更多的人。然而,他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年轻一代对糌粑的制作和文化内涵的了解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更喜欢那些方便快捷的现代食品,糌粑在他们眼中似乎变得有些“过时”。
书源决心做些什么来改变这种状况。他在村里的小广场上举办了一个糌粑文化分享会。他把自己了解到的糌粑的制作方法、历史文化意义以及糌粑背后所蕴含的藏族人民的智慧,都分享给了村里的年轻人。
起初,年轻人们并没有太多的兴趣,他们觉得书源的话有些无趣。但是书源并没有气馁,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邀请年轻人们一起参与糌粑的制作过程。
他带着年轻人们从挑选青稞开始,告诉他们如何辨别优质的青稞。然后,大家一起清洗青稞、晾晒青稞,再到炒青稞、磨糌粑。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们开始逐渐感受到糌粑制作的乐趣和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
有一个名叫多吉的年轻小伙子,在参与制作糌粑的过程中对书源说:“书源大哥,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制作糌粑这么有趣。我一直以为它只是一种很普通的食物,现在我才知道它背后有这么多的故事。”
看到年轻人们的态度开始转变,书源感到很欣慰。他又组织了一场糌粑美食比赛,让年轻人们发挥创意,用糌粑制作各种美食。年轻人们纷纷响应,他们制作出了糌粑蛋糕、糌粑饼干等各种创新的美食。
村里的老人们看到年轻人们重新对糌粑产生了兴趣,也非常高兴。他们纷纷把自己制作糌粑的小窍门传授给年轻人们,村子里弥漫着一种新旧文化交融的和谐氛围。
然而,好景不长。村里突然遭遇了一场自然灾害,暴雨引发了山体滑坡,阻断了通往外界的道路,也破坏了部分青稞田。这对以糌粑为重要食物的村庄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青稞的收成锐减,村民们面临着粮食短缺的问题。书源看到这种情况,心急如焚。他与村里的干部们一起商量对策。他们决定先对现有的青稞进行合理分配,优先保证老人和孩子的食物供应。
同时,书源想起自己在外面学到的一些农业知识。他带领年轻人们在未被破坏的土地上重新种植青稞,并且精心照料。他教年轻人们如何科学地浇水、施肥,如何预防病虫害。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青稞逐渐茁壮成长。但是,由于收成还是比往年少很多,糌粑的制作也不得不更加节俭。书源看到村民们在困难面前的坚韧和团结,深受感动。
他决定再次发挥自己的创意,将糌粑与其他食物搭配,制作出更多既能节省糌粑用量又能保证营养的食物。他用糌粑和野菜混合,制作出了糌粑野菜饼,这种饼既有糌粑的香味,又有野菜的清新,受到了村民们的欢迎。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路终于被修通,外界的救援物资也运进了村庄。村庄开始逐渐恢复生机。这次经历让村民们更加珍惜糌粑,也让年轻人们深刻认识到糌粑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村庄恢复正常生活后,书源的糌粑文化推广活动也更加深入地开展起来。他联系了一些外界的文化机构,邀请他们到村里来体验糌粑文化。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个村庄,学习糌粑的制作方法,品尝糌粑的美味。
村里的年轻人也开始以糌粑为骄傲,他们在村庄里开设了糌粑工坊,将传统的糌粑制作工艺与现代的包装技术相结合,把糌粑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多吉成为了糌粑工坊的负责人,他充满干劲地对书源说:“书源大哥,我们一定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糌粑,让糌粑成为我们藏族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书源看着多吉和其他年轻人们充满热情的样子,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糌粑的故事将会在新一代人的努力下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
在这个过程中,书源也完成了自己的成长。他从一个单纯对糌粑好奇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致力于传承和弘扬糌粑文化的使者。他与村庄里的人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而糌粑,也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随着岁月的流逝,书源离开了这个村庄,但他的故事和糌粑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糌粑依旧是这个村庄的灵魂食物,它承载着藏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在高原上散发着永恒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