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悠长岁月的河流中,苏瑛的父亲苏家岐的故事如同长江边的一颗石子,被时间的浪花不断冲刷,却愈发显得坚韧而深沉。
苏家岐出生在长江边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那里四季分明,春天万物复苏,夏日玉米高梁香气四溢,秋风送爽时绿色的棉田如同波浪般翻滚,而冬日则是一片银装素裹,静谧而祥和。然而,对于苏家岐而言,这片土地带给他的不仅仅是自然的馈赠,还有无尽的苦难与挣扎。
抗日战争的硝烟弥漫了整个中华大地,小村庄也未能幸免。战争的炮火打破了往日的宁静,村民们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苏家岐的家境本就贫寒,加上战争的摧残,更是雪上加霜。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过这个不幸的家庭。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如同恶魔般降临,迅速在小村庄中蔓延开来。村民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哀嚎声、哭泣声交织在一起,整个村庄笼罩在一片绝望之中。
苏家岐夫妇整日下田劳作,大儿子十岁名召观,有时也帮父母下田拔草松土,还有三亇小孩,最小的男孩躺在摇篮里吃奶,稍大的女孩分别是5岁和8岁。一天母亲从田间回来,要给摇篮里的玄儿畏奶,拉开盖着的衣物,见小儿两眼翻白,身子僵硬,摸摸鼻子没有一点气息。她哭得呼天抢地,家里还有大一些的三亇孩子也跟着母亲嚎啕大哭。这引来许多东邻西舍,场地上站在很多人,屋子里摇篮四周也站了几个,大家七嘴八舌,莫忠一是。邻居安慰着苏家岐夫妇,有的送吃送穿。
事过半年那八岁的女孩也突然病了,三天高烧不退。那战乱年代,缺医少药,到第五天,母亲正给小女孩畏水,又突然小腿猛蹬二下,头一歪,此时任凭母亲嚎啕大哭,这八岁的大女儿再也没有醒来!这半年间失去一儿一女,母亲整天以泪洗面,三个月竟然也一病不起,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不但无医无药,更是缺吃少穿!三十五岁的苏家岐老婆邱氏,在床上躺了半亇月,也下黄泉陪他一儿一女去了!
一年时间变化太大了,家中失去母子三人,家中还有父子三人,五岁的幼女和十岁的儿子,热热闹闹的家变得凄惨无比。那时霍乱天花等病流行,日本鬼谷子烧杀抢掠,江苏海边的小村贫穷无比!
因为这个家三人还要继续生活,有一天父亲带着儿子和幼小女儿一起下田,小女儿放在玉米地边上任其玩耍,十岁的儿子与他爸一起干活。那天当他们锄完一轮苗,发现小女孩不见了,他们大声呼唤着她的名字,怎么也不见人影。父子俩急急到沟渠边,拨开芦菁在水边寻找,突然发现水面浮出一件花衣,父亲跳下去就抓紧,而后抱上岸,对着她小嘴吸水,又拎起小脚倒挂拍打肚子倒水,…一切无用了。家中又少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这样家中失去母子四人。留下唯一的十一岁儿子,苏家岐心惊胆战,唯恐死神再来抢夺,于是就送到百里外邻县外婆家躲藏起来。这样家里只剩下可怜的苏家岐一人。面对着屋角桌子上摆着大小四亇牌位,他整天以泪洗面,魂不守舍。
然而,亲戚邻居非常同情他的悲惨糟遇。都纷纷四出活动,帮他牵线搭桥,物色人选,重组家庭。终于一年以后,一位距二十多里外,家境尚好、相貌端壮又善良的沈氏大姑娘,被巧舌的媒人领了进来。苏家岐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从此,家中有人做饭了,寄养在外婆家的大儿子召观也接回家了。又过一年多,在端午节的清晨,一声清脆的啼哭声,“女婴”呱呱坠地,这亇家从此常有欢笑声。苏家岐重遇了家庭的温暖。
再说外部世界,因抗日战争胜利了,国民党蒋介石败退台湾,这偏僻的小村建立了红色政权,分田地打土嚎,苏家岐家也分得七八亩地,日子一天天好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家岐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他用自己的积蓄盖起了几间简陋的土坯房,虽然不宽敞但足以遮风挡雨。
女儿聪明伶俐,从小就知道努力学习,希望有一天能够走出这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苏家岐对女儿寄予了厚望,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女儿: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他省吃俭用,供女儿上学读书。女儿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终于有一天,她收到了北京一所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苏家岐的眼眶湿润了,他知道女儿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即将踏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