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众人听闻新型修补材料运输受阻,工期或将再次延误,气氛瞬间降至冰点。苏瑶紧咬下唇,大脑飞速运转,试图在这绝境中寻得一丝生机。时间紧迫,每耽搁一秒,项目面临的风险就增加一分,合作方的耐心也在逐渐消磨殆尽。
“大家先别慌,我们一起想想办法。”苏瑶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镇定且充满力量,“运输时间上,我们联系物流公司,看能否开辟绿色通道,采用加急运输方案,不惜一切代价缩短运输时长。”项目组的成员们纷纷点头,迅速拿起手机联系相关物流企业。
陈宇站在一旁,看着苏瑶在重压之下依旧有条不紊地指挥,心中满是敬佩与心疼。他深知苏瑶此刻承受的巨大压力,也明白自己必须为她分担更多。思索片刻,陈宇记起曾与一位在交通运输部门工作的老同学有过联系,或许他能在运输协调上提供帮助。陈宇快步走出会议室,在走廊尽头拨通了老同学的电话。电话接通后,陈宇简要且急切地说明了情况,老同学听闻,当即表示会尽力协调,与相关物流枢纽沟通,争取为这批关键材料的运输开辟便捷通道。
与此同时,苏瑶在会议室里继续组织讨论应对之策。“就算运输时间能缩短,我们也得做好两手准备。”苏瑶目光扫过众人,神色凝重,“技术团队这边,重新评估使用传统材料进行修复的可行性,虽然成本高、工期长,但万一新材料无法及时到位,这将是我们最后的保障。”技术人员们立刻行动起来,开始重新核算数据、制定方案。
在紧张忙碌的氛围中,时间悄然流逝。负责联系物流的同事带来了好消息,经过多番沟通与协调,一家大型物流公司愿意承接此次加急运输任务,并承诺将运输时间缩短三分之一。苏瑶心中一松,但仍不敢掉以轻心,毕竟运输途中仍可能出现各种意外状况。
陈宇也在此时走进会议室,脸上带着一丝欣喜:“我同学帮忙联系了运输枢纽,会优先保障材料的转运,全程跟进,确保尽快送达。”苏瑶感激地看向陈宇,眼中闪烁着泪光,在这艰难时刻,陈宇的支持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给了她莫大的鼓舞。
接下来的时间里,项目组全员进入高度戒备状态。苏瑶一边与合作方保持密切沟通,实时汇报进展,安抚对方情绪;一边紧盯技术团队对传统修复方案的完善,以防不测。每一次与合作方通话,苏瑶都能感受到对方语气中的不满与担忧,但她始终以坚定的态度和详实的进展汇报,尽力维持着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