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污身辱志非人愿(1 / 2)

靖康之变风云起,国破家亡泪满衣。

月落星沉夜色里,花容失色忍悲啼。

污身辱志非人愿,忍辱负重恨难抑。

史书铭记此耻辱,千秋万代永铭记。

在那苍茫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段岁月,被屈辱与悲怆深深烙印,那便是大金天会五年,二月之时。一份来自副元帅府的契勘来状,如同一卷沉重的史册,缓缓展开,记录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文中所列,皆是昔日繁华宋廷的遗珠:皇子二十三人,太子、皇孙十六人,亲王七人,驸马八人,帝妃五人,他们的命运,如今皆被一纸契勘所定,安置于斋宫寿圣院,加恩存恤。而那些嫔御、帝姬、公主、皇孙女、亲王妻妾、王女,以及随从、宫女、侍女等,共计八百余人,皆听候分别贡犒,其命运之浮沉,令人扼腕。

其中,赵构之漏未到,赵杞妻曹氏虽查未身故,却亦在疾速根追之列,一切均需依令而行,不得有丝毫遗漏。这份契勘,字字句句,皆透露出那个时代的残酷与无情。

更令人心酸的是,那些曾经尊贵的皇子、帝姬、公主们,如今却只能以编号和年龄来标识,如“郓王楷,二十七岁”,“嘉德帝姬,二十八岁”等,他们的名字与年龄,成了这段历史中最为凄凉的注脚。

而那些已经逝去的生命,如“景王妾曹郡君已薨”,“燕王俣四起北行,四月十六日,殁都城店”等,他们的离去,似乎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只是在这份契勘中,留下了淡淡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