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国公傅友德身为太孙侧妃的爷爷,虽平日沉默寡言、不喜多言,但对朱雄英的能力却是打心底里认可和信任。听闻此事,他只是默默点了点头,便立刻让亲信把铁券送去,还私下向身边人表示,一定会全力支持太孙的改革举措,若有人敢从中作梗、破坏改革,他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定要让那些人知道厉害。
李善长将这些消息一一告知众人,大厅内顿时一片哗然。那些原本叫嚷着要起兵反抗的将领们,此刻也都面面相觑,神色中满是惊讶与动摇,原本坚定的反抗之心开始出现了松动。
李善长见状,顿时怒目圆睁,猛地一拍桌子,“啪”的一声巨响震得大厅内的空气都似乎颤抖起来:“糊涂!你们都给我清醒清醒!凉国公、信国公、魏国公、开国公、颍国公他们,哪一个不是战功赫赫、威震四方,又深受陛下的信任与倚重?他们都如此坚定地信任皇太孙,全力支持改革,你们却在这里妄言起兵反抗!这不是自寻死路又是什么?”他的声音因愤怒而微微颤抖,眼神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严厉与决绝,“陛下掌控着天下兵马,实力强大无比,我们这点兵力与之抗衡,不过是以卵击石、自不量力。一旦起兵,便是公然谋反,不仅我们自身性命不保,整个家族都将被诛灭九族,你们可曾想过这样的严重后果?”
那位提议起兵的将领被李善长的怒吼震得呆立当场,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虽心有不甘,但也被这一番话彻底震住,不敢再吭声,气焰顿时消散殆尽。大厅内再次陷入了沉默,只有偶尔传来的沉重呼吸声,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痛苦与纠结。
李善长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目光缓缓扫过众人,语重心长地说道:“兄弟们,我知道大家心中有不甘,有委屈,这我都理解。可如今形势危急万分,皇太孙能为我们求情,给我们这个难得的机会,已经是仁至义尽。若我们不识好歹,执意抗拒到底,全族都将遭受灭顶之灾,陪葬于我们的固执与冲动。我们辛苦打拼这么多年,风里来雨里去,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家族能够安稳度日,为了兄弟们能有个好的归宿,子孙后代能平安幸福吗?难道你们真的想让这一切都毁于一旦,化为泡影?”
众人听了李善长的话,又想到蓝玉等人的态度,纷纷低下了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想起家中的妻儿老小,想起那些在战火中失去生命的战友,他们的心中满是纠结与痛苦,仿佛有无数把刀在来回切割。是啊,起兵反抗,无疑是将整个家族推向万劫不复的无底深渊,可交出免死铁券,又实在是难以割舍,那毕竟是多年的荣耀与保障。
大厅内的气氛沉重得让人几近窒息,烛火跳动,昏黄的光线映照着众人憔悴而又迷茫的面容。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每一个人都在心中反复权衡着利弊,做着这艰难无比、关乎生死存亡的抉择。
许久,一位资历较老的将领缓缓站起身来,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是从岁月的深处传来:“老李,我明白你的苦心。事到如今,或许也只有配合皇太孙这一条路可走了。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毁了整个家族,毁了兄弟们用命换来的一切,不能让那些牺牲的战友白白丢了性命。”他的话语如同一块巨石,打破了平静,也让众人心中的天平开始缓缓向配合改革的一端倾斜。
其他将领们听了,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深知,李善长的话句句在理,起兵反抗只是一时的意气之举,根本无法改变大局,只会带来更加可怕的灾难。而配合皇太孙,虽然要交出免死铁券,失去最后的保障,但至少还有一线生机,能保住家族的性命和未来,为家族和淮西集团赢得一丝希望。
李善长看着众人的反应,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大家终于冷静了下来,开始理智地思考问题。虽然这个决定无比艰难,每一个人都要经历内心的煎熬与挣扎,但为了家族,为了淮西集团,这或许是唯一的选择,也是他们不得不走的一条路。
“兄弟们,既然大家都想通了,那我们就齐心协力,紧密配合皇太孙。只要我们诚心悔过,日后继续为朝廷效力,为大明的江山社稷贡献力量,相信陛下和皇太孙也不会亏待我们,定会念及我们的功劳与付出。”李善长的声音坚定而有力,给众人注入了一丝难得的信心与勇气,让这压抑的大厅里有了些许希望的曙光。
众人纷纷站起身来,齐声应道:“一切听凭韩国公的安排!”声音在大厅内久久回荡,虽然依旧带着几分无奈与苦涩,但也多了一份团结与坚定,一份共渡难关的决心与信念。
在这场艰难的权衡利弊中,淮西集团的将领们终于做出了决定。他们深知,这是一场充满未知与风险的赌博,也是一次关乎生死存亡的重生机会。而未来的路,还充满着无数的未知与挑战,但至少此刻,他们选择了相信李善长,相信皇太孙,相信大明王朝的未来还有他们的一席之地,还有他们继续为国家、为家族拼搏奋斗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