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条理清晰地回道:“回皇爷爷,奉天殿的布置已基本完工,各地贡品也都按时送达。孙儿安排了十二队锦衣卫暗伏庑廊,蓝玉舅姥爷也调来了西山锐健营,负责寿宴外围的安保工作。允恭同样调来了三千五军都督府的人马,负责宫内的安保事宜。定能保证万无一失。”
马皇后微笑着,眼神慈爱而温和,轻声问道:“英哥儿,筹备过程这般繁杂琐碎,你可累坏了呀?”
“孙儿不累。”朱雄英目光坚定如磐,“能为皇奶奶筹备此次寿宴,孙儿深感无比荣幸。只是,孙儿听闻各藩王心思不一,担心他们会在寿宴上滋生事端。”
朱元璋闻言,脸色瞬间一沉,冷哼道:“咱倒要瞧瞧,哪个敢在你皇奶奶寿宴上胡来!雄英,你行事谨慎,做得很好。若真有人妄图不轨,无需留情!”
朱雄英领命后,又详细禀报了宴会上的流程安排、人员调度等各项细节,直至朱元璋与马皇后点头认可,才告退离开。
子时的更鼓悠悠传来,打破了夜的寂静,宛如一记深沉的警钟。朱雄英独自伫立在东暖阁的琉璃窗前,窗外月色如水,轻柔地洒在他的身上,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银白的纱衣。案上,《洪武礼制》摊开在“亲王仪注”那页,朱笔批注的墨迹尚未干透,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仿佛在诉说着皇家礼仪的严谨与庄重。窗外,一队巡逻侍卫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经过,铠甲反射的月光在窗棂上投下游动的银鳞,恰似一条波光粼粼的流动银河。
他忽然按住腰间玉佩,那是去年生辰时皇爷爷亲赐的蟠龙佩,触手生凉,玉质温润细腻。然而,这温润却无法驱散他心中隐隐泛起的寒意。就在这时,西偏殿方向隐约传来瓷器碰撞的脆响,朱雄英瞳孔骤然紧缩,眼中闪过一丝警惕的光芒。他的指节在紫檀案几上迅速而娴熟地叩出三长两短的暗号,动作一气呵成。瞬间,一道黑影从梁上轻巧落下,宛如夜枭般无声无息。黑影跪伏在地时,连衣袂的摩擦声都微不可闻,仿佛与这夜色融为一体。
“去查。”朱雄英的声音比窗外的月光还要冰冷刺骨,仿佛能将空气冻结,“尤其注意晋王献的那对青花寿烛。”
五更天的梆子声,如同一把利刃,划破了黎明前的黑暗。奉天殿的斗拱间,三百神机箭已然悄然藏好,箭头在晨曦中闪烁着寒光,宛如潜伏的猎鹰,随时准备破空而出,直击目标。御膳房内,试毒太监手中的银针在微弱的灯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每一次试探,都如同在刀刃上行走,关乎着寿宴的成败与皇家的安危。
朱雄英整了整玉带,昂首挺胸,望向东方渐白的天色,晨曦的微光轻柔地勾勒出他坚毅而果敢的轮廓。这场寿宴,恰似一场即将盛大拉开帷幕的精彩大戏,各方势力在暗处暗流涌动。而他,早已秣马厉兵,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迎接即将扑面而来的重重挑战。在这风云变幻莫测的紫禁城,他将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