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棡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这丝神色中,既有对朱雄英周全考虑的认可与赞赏,暗自佩服太孙年纪轻轻竟有如此缜密的谋划;又有着对移民工作潜在风险的深深担忧,毕竟此事涉及众多百姓,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同时,他心中还夹杂着对自身地位和权力的隐隐不安,担心移民工作会对自己在山西多年经营的根基产生冲击。他缓缓说道:“雄英侄儿考虑得如此周全,实乃我大明之幸。只是此事涉及面极广,关乎众多百姓的切身利益,稍有差错,便可能引发事端,影响大明的稳定。还需从长计议,谨慎行事。”
宴会结束后,朱雄英回到住处。他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月光如水,轻柔地洒在他坚毅的面庞上,勾勒出他深邃而英俊的轮廓。他深知,移民工作才刚刚拉开帷幕,前方的道路荆棘丛生,充满了未知的挑战与变数。但他心中那份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谋发展的信念,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在胸腔中剧烈燃烧,让他充满了斗志和勇气,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前行。
这一夜,太原城在寒风中沉沉入睡,万籁俱寂。而朱雄英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反复思考着移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政策的制定到实施的细节,从百姓的顾虑到如何化解,事无巨细,皆在他脑海中一一浮现。他尤其琢磨着如何才能赢得朱棡的真心支持,深知朱棡在山西根基深厚,人脉广泛,只有获得他的全力配合,移民工作才能顺利推进。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展现出自己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坚定不移的决心,更要让朱棡深刻认识到移民工作对山西、对整个大明的重要意义,让他明白,这并非是对他权力的削弱,而是为了实现整个王朝的长治久安。
次日清晨,温暖的阳光穿透层层云层,宛如无数金色的丝线,洒在太原城的大街小巷,温柔地驱散了一夜的寒冷。朱雄英早早起身,简单洗漱后,便与李景隆、朱允熥齐聚一堂,商议下一步计划。经过一番深入讨论,他们决定先去拜访山西的一些乡绅和百姓代表,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对移民的看法和顾虑,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他们深知,只有深入了解民意,切实站在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制定出更符合百姓需求的政策,才能确保移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真正实现利国利民的宏伟目标。
随后,朱雄英一行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来到了一处乡绅宅邸。宅邸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庭院深深,彰显着主人的不凡身份与雄厚财力。乡绅们早已得知他们的来意,纷纷热情相迎,脸上带着恭敬而又略带谨慎的笑容。在宽敞明亮的会客厅里,双方分宾主落座,朱雄英开门见山地表明了此次拜访的目的。乡绅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达了对移民的担忧。有的担心移民后生活习惯差异过大,难以适应新环境;有的忧虑土地分配不均,自己的利益受损;还有的害怕离开熟悉的人脉圈子,失去原有的社会地位。朱雄英认真倾听着每一个人的发言,眼神专注,不时点头回应,详细记录下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心中思索着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
离开乡绅宅邸后,朱雄英一行又来到了市井街巷,与百姓们亲切交谈。他们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进简陋的民居,与百姓们面对面交流。百姓们质朴的话语中,既有对故土的深深不舍,那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一草一木皆有感情;也有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与恐惧,不知道迁徙之后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朱雄英耐心地为他们讲解移民政策,语气温和而坚定,承诺会保障他们的权益,让他们在新的地方过上好日子。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着移民后的美好生活蓝图,试图驱散百姓们心中的担忧与疑虑。
一天的走访结束后,朱雄英回到住所,心中对移民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方向。他深知,移民工作任重道远,犹如攀登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途中困难重重,但只要始终以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不断完善政策,用心去化解每一个难题,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大明的繁荣昌盛,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