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有四叔这句话,孤便放心了。如今距离正式用兵或许还有一段时间,四叔可提前关注北元的动向,收集他们的情报。另外,粮草等军需品的囤积也至关重要,还望四叔能够提前着手准备。孤要么不动手,要动就要如狂风暴雨一般,不给敌人任何反应时间。”
朱棣郑重地点了点头,身子微微前倾,显示出对朱雄英话语的重视,说道:“殿下放心,臣定会密切关注北元的动向,加强情报收集工作,并尽快安排粮草的囤积。臣深知军需物资对于一场战争的重要性,定不会让殿下失望。”
朱雄英微微颔首,又想起了一事,开口说道:“四叔,还有一事。如今堂弟高炽已是内阁成员,他在政务处理上展现出了极高的才能。孤有意将他留在应天,好好培养他。
日后大明的江山还需要像他这样有能力的人来辅佐。”
朱棣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再次微微欠身,说道:“殿下如此看重高炽,是他的荣幸。臣也深知高炽的性格沉稳,心思细腻,若能在殿下身边得到更多的历练,必能为大明的江山社稷做出更大的贡献。臣并无异议,一切听从殿下的安排。”
朱雄英笑着说道:“四叔放心,孤会好好培养高炽的。孤有意将他培养成大明的常务副皇帝,日后孤处理政务时,也能有个得力的帮手,这样孤也能稍微轻松一些,偶尔也可以划划水摸摸鱼。”
朱棣听后,微微一愣,随即脸上露出恭敬的笑容,说道:“殿下真是幽默。不过,高炽能得到殿下如此的栽培,实乃他的福分。臣相信,在殿下的教导下,高炽定不负殿下期望。”
朱雄英目光深邃地看着朱棣,似是想到了什么,语气平和地问道:“四叔,孤心中一直有个疑问,以四叔的才能和抱负,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呢?”
朱棣微微一怔,没有料到朱雄英会突然有此一问。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自然,心中思绪万千。曾经,他确实有过那么一丝想当皇帝的念头,谁能面对那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毫无波澜呢?当年,太子朱标在世,朱标不仅仅是他们兄弟的大哥,更是如“小爹”一般的存在,朱标德高望重,能力出众,朱棣即便有念头,也只能深埋心底,绝无可能付诸行动。
后来,朱标不幸逝世,而朱雄英这嫡长子又一度没了消息,那时候朱棣心中那一丝念头便不可抑制地悄悄生长。但如今,朱雄英已经归来,且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与担当,朱棣心中的那些想法早已烟消云散,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位置和责任。
片刻后,朱棣缓缓抬起头,神色认真而恭敬地说道:“殿下,曾经臣或许有过一些不切实际的念头,但那都已成为过去。如今殿下是储君,英武睿智,大明有您掌舵,必能繁荣昌盛。臣身为大明藩王,受父皇与朝廷厚恩,只愿能为大明守好边疆,保一方百姓平安。
平日里,操练兵马,研习兵法,闲暇时读些经史典籍,便已足矣。
臣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定当尽忠职守,为大明的江山社稷鞠躬尽瘁。”
朱雄英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赞赏,开口说道:“四叔,孤相信您的忠心与能力。孤不仅希望您能做好藩王的本分,守好边疆,孤更愿意让你做整个大明的征北将军。”
朱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迅速起身,单膝跪地,抱拳说道:“殿下如此信任臣,臣定当不辱使命。但臣深知征北的责任重大,臣必竭尽全力,不负殿下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