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刚过,阳光透过御书房的雕花窗棂,洒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朱元璋正坐在宽大的书桌后,手里拿着本古籍,有一搭没一搭地翻着,嘴里还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儿。
朱雄英则大大咧咧地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翘着二郎腿,啃着个大苹果,汁水顺着他的嘴角往下流。
“爷爷,您说这事儿,我办得还算漂亮吧?”朱雄英一边嚼着苹果,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道。
朱元璋抬眼看了他一下,没好气地说:“就你那点花花肠子,还能不漂亮?不过,这事儿还没完呢,往后得多留个心眼儿。”
朱雄英嘿嘿一笑,“得嘞,爷爷,您就放心吧,孙儿心里有数。对了,您说那詹徽,他还能整出啥幺蛾子不?”
朱元璋把书一合,“哼,那老小子,鬼着呢!指不定又在琢磨啥坏点子。你呀,别光顾着乐,多盯着点儿。”
两人正说着,一个小太监匆匆走进来,跪地禀报道:“陛下,朱允炆求见。”
朱雄英一听,眼睛一转,嘴里嘟囔着:“嘿,这时候来,指定是为他娘求情来了。”
朱元璋也猜到了几分,看着朱雄英,问道:“你说咋办?”
朱雄英想了想,站起身来,指了指屏风后面,笑嘻嘻地说:“咋办,爷爷你看着办,我在这儿待着不合适,先溜了,躲起来……”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你这小子,行吧,你躲着去。”
朱雄英猫着腰,轻手轻脚地躲到了屏风后面。不一会儿,朱允炆低着头,畏畏缩缩地走进了御书房。他一进来,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带着哭腔说道:“爷爷,孙儿给您请安。”
朱元璋看着跪在地上的朱允炆,故意板着脸问:“允炆啊,你这急匆匆地来,所为何事啊?”
朱允炆咬了咬嘴唇,鼓起勇气说道:“爷爷,孙儿是为母亲求情来了。母亲她……她知道错了,求爷爷您饶了母亲这一回吧。”
朱元璋眉头一皱,哼了一声,“知道错了?她和你外公干出那等大逆不道的事儿,是一句知道错了就能了事的吗?”
朱允炆吓得浑身一颤,连连磕头,额头都磕得通红,“爷爷,母亲也是一时糊涂,被外公给蛊惑了。她真的知道错了,求爷爷您开恩,饶了母亲吧。孙儿以后一定好好劝母亲,让她改过自新。”
朱元璋看着朱允炆这副模样,心中虽有些不忍,但脸上依旧严肃地说:“允炆啊,不是爷爷我心狠。你也知道,这皇家的规矩,那是不能破的。你外公意图谋害你大哥,这可是谋逆大罪,要是不惩处,这天下人会怎么说?这大明朝的律法,岂不是成了一纸空文?”
朱允炆抬起头,泪流满面地看着朱元璋,“爷爷,可是母亲她是孙儿的亲娘啊。孙儿没了父亲,现在就还剩母亲。要是母亲被送去守陵,孙儿以后可怎么办啊?”
朱元璋叹了口气,说道:“允炆,爷爷也心疼你。但你母亲谋害你大哥这是事实。爷爷已经看在她和你父亲的情分上,饶了她的死罪,让她去守陵,这已经是格外开恩了。至于你想见她……不行!她犯下如此大错,必须在陵前好好反省,不容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