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来到坤宁宫,下人伺候他洗手更衣后,便入席坐在马皇后身旁。此时,朱元璋正与朱标、徐达、宋濂举杯共饮。
“嫂子,你这小孙子,今日在大本堂可真是威风凛凛,颇有上位者当年的风范。”徐达笑着说道。
“天德,我的大孙还特别孝顺呢。大孙,来尝尝奶奶亲手做的烧鹅,多吃点。明日还要跟徐爷爷学武呢。”马皇后慈爱地看着朱雄英,往他碗里夹菜。
众人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用完餐。饭后,朱标正要带着朱雄英回东宫,却被马皇后拦住:“标儿,今日就让雄英在坤宁宫住下吧。”
朱标还没来得及开口,小雄英便拉着马皇后的手,撒娇道:“奶奶,明日父亲和母亲要陪我去练武呢,就让孙儿回东宫吧。”
“今日就在坤宁宫,明日让你爹和你娘早点来接你便是。”马皇后态度坚决,朱雄英无奈,只好被迫在坤宁宫住下。
第二天一大早,朱标和常氏便来坤宁宫接雄英,前往皇宫演武场。演武场上,徐达早已站在演武台上,台下还站着两个孩子。徐达看到太子一家到来,立刻带着徐允恭和徐增寿迎上前去。
“臣,魏国公徐达携子,叩见太子。”徐达恭敬行礼。
“徐叔叔快请起,今天我们可都是你的学生。”朱标笑着扶起徐达。
“雄英见过徐爷爷。”朱雄英也行起师礼。
徐达开始授课:“殿下、太子妃、小殿下,今日我们学习太祖长拳和基础剑法。”说着,他便在演武台上演练起来。只见这位魏国公一招一式虎虎生风,手中的剑和拳仿佛带着杀气,每一个动作都如同编织出一张无形的大网,让人无处可躲。
众人在徐达的带领下,开始练习舞剑和拳法。朱标舞出的剑和拳法,虽没有徐达的杀气,却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贵气;常氏自幼在开平王身边习武,她的招式中满是凌厉的杀气;徐家两个小子,虽然拳法略显稚嫩,剑法也不够灵动,但一招一式都中规中矩,扎实稳健,足见魏国公府严谨的家风。
只有朱雄英毫无基础,跟练起来有些吃力,不过好在他记性不错,勉强记住了招式。“徐家两位小叔叔,以后还得靠你们多多帮衬雄英。闲暇时,还望能帮我指出不足,雄英感激不尽。”朱雄英虚心地向徐家兄弟说道。
“小殿下言重了,能帮助殿下是我等的荣幸。”徐允恭和徐增寿连忙回应。
“认真感受剑法轨迹,不要说话。”徐达出声提醒。朱雄英听罢,立刻静下心来,专注地感受拳法和剑法的一招一式。经过反复练习,他逐渐能够调整招式的细微之处,也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他舞出的剑法大开大合,霸气十足。
同样的师傅,同样的招式,不同的人舞剑和练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韵味,这也恰恰折射出每个人内心的想法。
练功结束后,徐达小声地对朱标和常氏说:“不愧是朱重八的血脉,这剑法和他当年一模一样,敢想敢冲。这小子日后定有大出息。”
“接下来,我们学习带兵的基础。太子和皇孙可以不必亲自带兵,但不能不懂带兵之道。”徐达转过头,对徐家兄弟说道:“你们两个小子,日后要为太子和小殿下鞍前马后,一定要认真学。这可是我戎马一生总结出来的经验。”
“首先,我们要明白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能成为名将,或者怎样才能成为名将。很多人上战场前都觉得自己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真到了战场上,连刀都拿不稳,没多久就会丢了性命。在能够带领大兵团冷静指挥作战之前,至少要经历六个阶段的磨砺,才能成为一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