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洪武十年(2 / 2)

接到命令后,邓愈与沐英不敢有丝毫懈怠,迅速集结军队,精心制定了缜密的作战计划。他们兵分三道,各道军队紧密协同配合,宛如三把锋利的利刃,直插吐蕃腹地。大军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士气高昂,一心要突破吐蕃的防线,恢复贡道的畅通,重振明朝的威严。

当明军抵达昆仑山附近时,终于与吐蕃军队狭路相逢。此地地势复杂险要,山峦起伏连绵,给行军和作战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邓愈和沐英毫不畏惧,他们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亲自督军作战。在激烈的战斗中,明军充分发挥了其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优势,面对吐蕃军队的顽强抵抗,且战且进,毫不退缩。喊杀声、兵器碰撞声回荡在山谷之间,硝烟弥漫,遮天蔽日。

经过一番浴血厮杀,明军凭借着出色的战术和顽强的斗志,大败吐蕃兵。战场上尸横遍野,吐蕃军队死伤无数。据记载,此次战役明军俘斩吐蕃众万余人,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此役过后,吐蕃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元气大伤,再也无力阻截乌斯藏的贡道,明朝的边疆局势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稳定,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经济领域,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推行了丈量土地并编制《鱼鳞图册》这一极具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当时,为了更好地掌握全国土地状况,加强对土地的管理,明朝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丈量工作。《鱼鳞图册》因绘制的土地形状酷似鱼鳞而得名,其编制过程严谨细致。

在编制过程中,政府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的编号、土地拥有者的姓名、土地的面积、形状、四至(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边界),还有土地的类别(如耕地、山地、池塘等)等信息。这些详尽的信息使得官府对于全国土地的分布和归属情况有了清晰直观的认识,为后续的土地管理和赋税征收提供了有力依据。

这一举措为明朝的赋税征收提供了精准依据,有效避免了隐瞒土地、逃避赋税的情况发生,从根本上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对明朝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这些朝堂上的风云变幻、边疆的战事纷争以及经济政策的变革,对于此时年仅三岁的小雄英来说,关系都不大。洪武十年的十二月一日,在热热闹闹地给小雄英过完三岁生日后,东宫突然传来消息——太子侧妃吕氏即将分娩,历史上那位大名鼎鼎的建文皇帝,即将呱呱坠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