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微微皱眉,陷入了沉思,良久才缓缓说道:“继续仔细审阅,切不可掉以轻心。虽然目前没有发现徇私舞弊的证据,但也不能排除其他可能性。南北考生的水平差异,也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是教育资源不均,还是考试当天另有隐情,都要查个水落石出。”
张信领命而去,继续投入到紧张的调查工作中。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些新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有小组成员发现,部分北方考生的试卷,虽然在文章内容上存在一些瑕疵,论点不够鲜明,论据也稍显薄弱,但在书法、格式等方面却十分工整,一笔一划都透着深厚的功底,不像是水平低下之人所为。而一些南方考生的试卷,虽然文章写得文采斐然,辞藻华丽,用典精妙,但在某些细节上却存在一些疏忽,比如标点的使用不够规范,段落的划分也略显随意,似乎是在考试时过于紧张所致。
这些发现让调查小组陷入了困惑。他们开始重新审视之前的判断,反复翻阅试卷,仔细比对,思考是否遗漏了什么重要的线索。调查一时陷入了僵局,众人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就在这时,朱雄英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既然试卷本身难以找出确凿的证据,”朱雄英对张信说道,目光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不妨从其他方面入手。比如,调查此次科举考试的考场纪律,是否存在监考不力的情况;考官刘三吾和白信蹈在考试期间的行踪,有无异常之处;还有考生之间是否存在异常的交流,是否有串通作弊的可能。换个角度,或许能柳暗花明。”
张信听后,恍然大悟,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殿下英明,臣这就派人去调查!”
于是,调查小组兵分几路,开始从多个方面展开调查。他们身着便服,悄悄走访了考场的监考人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询问考试当天的详细情况;又暗中调查了考官刘三吾和白信蹈在考试期间的行踪,从他们的起居作息,到每一次外出的目的、同行之人,都进行了细致的排查,试图找出是否有可疑之处;还对考生们进行了秘密调查,混入考生之中,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在考试前后的活动,是否有异常的言行举止。
经过一番艰苦的调查,终于有了一些新的发现。有监考人员透露,在考试当天,考场内曾出现过一些小的骚乱,有几个北方考生似乎在交头接耳,神色慌张,被监考人员警告后才停止,但当时并未发现他们有实际的作弊行为,也就没有进一步追究。还有人发现,在考试前一天,刘三吾曾与一位神秘人会面,会面时间不长,只有短短半个时辰,但气氛似乎有些紧张,两人交谈时声音很低,神色凝重,会面结束后,神秘人匆匆离去,刘三吾则面色阴沉,久久未语。
这些发现让调查小组看到了一丝曙光,但他们也明白,这些还只是零散的线索,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测。于是,他们继续深入调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哪怕是最微小的疑点,也要一查到底。
在调查的过程中,朱雄英也没有闲着。他深知此次科举风波不仅仅是一场考试的争议,更是南北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若不妥善处理,必将引发更大的危机。为了安抚北方考生的情绪,他不顾众人劝阻,亲自前往考生们聚集的地方,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那是一个临时搭建的高台,台下聚集着密密麻麻的考生,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愤怒、不满与期待。朱雄英站在高台上,身姿挺拔,目光温和而坚定地看着台下的考生们。
“诸位学子,”朱雄英的声音清晰而洪亮,在人群上方回荡,“我明白你们心中的不满和委屈。此次科举调查,当今圣上和朝廷定会秉持公正,以事实为依据,彻查到底,给你们一个满意的交代。但在结果出来之前,还望大家保持冷静,不要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做出过激的行为。相信朝廷,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台下的考生们听了朱雄英的话,情绪稍微缓和了一些,但仍有一些考生表示怀疑。
“太孙殿下,”一位年轻的考生站了出来,大声说道,“我们如何能相信朝廷会公正处理此事?此次科举,南方考生独占鳌头,我们北方考生难道就如此不堪吗?这么多年的苦读,难道都付诸东流了?”他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声音也有些哽咽。
朱雄英耐心地解释道:“科举考试,本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公平途径,不论南北,唯才是举。此次录取结果虽引起争议,但并不代表北方考生就没有才华。调查小组正在全力调查,定会查明真相。而且,朝廷也会考虑南北平衡,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每一位有才华的学子都能有机会为国家效力。你们的努力,朝廷都看在眼里,不会被辜负。”
在朱雄英的安抚下,北方考生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他们表示愿意相信朝廷,等待调查结果。而朱雄英也深知,这只是暂时的安抚,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这场风波的平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调查的逐渐深入,调查小组终于掌握了一些关键的证据。原来,在考试当天,确实有几个北方考生试图作弊,他们事先在衣袖上抄写了一些经典名句和范文,打算在考试时偷偷查阅,但被监考人员及时发现并制止,当时为了不影响考试秩序,监考人员只是没收了作弊工具,并未声张。而刘三吾与神秘人的会面,也并非是徇私舞弊,而是神秘人试图贿赂他,让他在阅卷时偏袒某些考生,但被刘三吾严词拒绝,刘三吾还差点将他扭送至官府,所以会面气氛才会如此紧张。
这些证据的出现,让调查小组对此次科举事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们将这些证据整理成册,附上详细的调查报告,准备向朱元璋汇报。
“殿下,”张信带着调查结果,再次来到朱雄英面前,脸上带着疲惫与欣慰,“经过我们的深入调查,已经查明此次科举并无徇私舞弊之事。之前北方考生的作弊行为,也已经得到证实。刘三吾大人是被冤枉的,他一心为公,公正无私,实在是一位难得的忠臣。”
朱雄英接过调查结果,仔细地翻阅着,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张大人,你们辛苦了。”朱雄英说道,眼中满是赞许,“此次调查,你们公正严谨,不畏艰难,为朝廷查明了真相,功不可没。但此事还需向皇爷爷详细汇报,由皇爷爷定夺。”
于是,张信带着调查小组,再次来到奉天殿,向朱元璋汇报调查结果。朱元璋听了汇报后,脸色逐渐缓和,紧绷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他看着台下的调查小组成员,说道:“此次科举风波,多亏了你们的努力,才查明真相。但此事虽然没有徇私舞弊,但也暴露了科举考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考场纪律的监管、对考生作弊的防范等,都需要加以改进。”
朱雄英站在一旁,心中暗自思忖。此次科举风波虽然暂时平息,但南北矛盾依然存在,犹如一座隐藏在水面下的冰山,随时可能再次浮出水面,引发更大的危机。如何平衡南北关系,促进南北交流,依然是摆在朝廷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他深知,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场为了大明长治久安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