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前三日,应天城的梧桐正抽新叶,奉天殿丹陛上却凝着未化的残霜。朱雄英握着剑柄的指节泛白,青铜剑鞘上的螭纹在晨光中吞吐冷光,阶下三百禁卫的甲胄缨穗纹丝不动,唯有檐角铜铃被晨风吹得轻响,惊落瓦当间的积霜。
\"诸卿可还记得,\"他忽然开口,声线如出鞘之剑,\"三年前通州沉河的火铳?半年前辽东异动的'燕'字纹兵器?\"目光扫过班列中握拳的朱棣,停在徐允恭鬓角的白霜上,\"胡党余孽借边患兴风浪,如今瓦剌新可汗竟以'清君侧'为名,传檄漠北诸部。\"
殿中响起抽气声。齐泰伏诛不过三月,\"清君侧\"三字却像重锤砸在君臣心头——太祖朝的胡惟庸案、去年的通政司伪造文书案,哪一次不是党争与边患交织?朱雄英忽然拔剑,寒芒映得穹顶蟠龙黯然,剑刃斜指东北:\"朕今日授燕王一剑!\"
玉阶下,朱棣的飞虎纹玉佩随动作轻晃,红丝绦拂过狮纹腰带。他望着那柄刻着\"太祖高皇帝赐\"的青铜剑,忽然想起洪武二十三年北征,父亲朱标亲手为他系甲的场景。剑鞘螭纹与玉佩飞虎相触的刹那,清越鸣响惊起梁上栖鸟,殿内朝臣皆觉一股寒气直透重靴。
\"遇事可专断,\"朱雄英的声音低沉如滚雷,\"若遇持'燕'字纹兵器者,若见胡党暗记残莲者,不必请旨,可先斩后奏。\"剑穗上的九环叮咚作响,这是太祖皇帝当年赐予徐达的\"临阵专决\"之剑,此刻却在新帝手中泛起冷光。
朱棣单膝跪地,手掌抚过冰凉的剑鞘:\"臣定不负陛下重托。\"抬头时,却见朱雄英眼底映着殿外飘扬的\"燕\"字军旗——那是三日前朱高煦从辽东快马传回的消息:建州女真的兵器库中,搜出刻着残莲暗纹的火铳,看守者衣领内侧,绣着半朵褪色的胡麻花。
西域沙海,蓝玉的大军正穿越白龙堆。老将军的铁甲上沾满盐霜,望远镜里的哈密卫城楼已缩成黑点,身后传来朱高炽的咳嗽声,他坚持要随大军亲历边塞,此刻正用算珠核对着粮草转运图。
\"将军可知,\"朱高炽忽然指着天边盘旋的雄鹰,\"胡党为何总盯着我爹燕王?\"蓝玉哼了一声,佩刀磕在马鞍上:\"燕王镇北平十年,麾下三卫甲士能敌十万铁骑,胡党怕的是这双能遮天的翅膀。\"忽然勒住缰绳,刀尖指向东北方的沙砾——那里埋着半截狼头旗,旗角残莲暗纹与辽东查获的如出一辙。
夜风裹着细沙扑进军帐时,蓝玉正在看朱高煦的密信。\"建州卫的兵器库里,发现洪武三十一年的军器局火铳,编号与通州沉河的首尾相接。\"他用刀尖戳着地图上的贝尔湖,冰层融化的水痕旁,几个红点正逐渐靠拢,\"瓦剌残部想等女真的火铳到手,再南下犯边。\"
帐外突然传来战马嘶鸣,探马浑身是血闯入:\"报!瓦剌前锋已过克鲁伦河,距我军三十里!\"蓝玉的瞳孔骤缩——比预计的早了十日。他望向帐中堆着的改良神火铳,枪管外的羊毛毡还带着关内的熏香,忽然冷笑:\"来得好,正好让他们尝尝大明的霜刃。\"
应天城的内阁值房,徐允恭对着舆图上的红点沉思。三日前朱高煦的八百里加急送到时,他正在校勘《大明律》,狼毫笔尖在\"私通外藩\"条目上晕开墨渍:\"女真完颜部突然向建州卫聚集,瓦剌细作在长江口被截时,身上竟带着燕王府的马牌拓片。\"
\"大人,\"幕僚捧着新到的塘报,\"辽东都司传来消息,耿炳文旧部的文书里,发现洪武三十一年未归档的调令,签收人处有齐泰的指纹残印。\"徐允恭的手指划过\"耿炳文\"三字,忽然想起三年前胡党伪造宋国公印信的旧事——同样的手法,同样的嫁祸,只是这次,他们把矛头指向了东北。
更鼓敲过四更,他忽然起身走向文华殿。月照宫墙,他望着御道上的残霜,想起朱雄英授剑时说的\"斩根\"二字。袖中密折上的字迹在月光下清晰:\"瓦剌新可汗自称'大明故臣',檄文中竟引用齐泰伪作的'先帝遗诏'。\"
漠北草原,朱棣的大军在黎明前抵达贝尔湖。晨雾中,三万铁骑的马蹄声惊起群雁,他望着湖面尚未融化的冰层,忽然抬手按在剑柄上——冰面下隐约可见狼头旗的阴影,正是朱高煦描述的胡党暗记。
\"分兵三路,\"他的声音混着晨雾,\"次子高煦带羽林卫绕到湖东,常升将军率辽东铁骑断其后路。\"手指划过地图上的浅滩,那里标着\"洪武二十七年旧战场\",\"当年父帅在此击溃北元残部,今日,便让胡党余孽与瓦剌贼寇,一同葬在这片冰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