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娟的表弟开着货车堵在路口:“抢修要县经信局批文,你们这是违规!”
陈凡亮出手机短信:“省安委会五分钟前将南溪村列为电气安全隐患重点督办区——需要我联系省电视台《民生聚焦》栏目吗?”
六十几个染娘举着“要手艺不要废铁”的条幅围住镇非遗馆时,李婷正在调试智能配液系统。她将靛蓝膏倒入反应釜,电子屏跳动着ph值曲线:“这套系统能精准控制发酵温度,色牢度比土法提高两级!”
几个老染工用搅棒敲打不锈钢罐:“铁罐子能比祖传的陶缸染得透?”
陈凡调出南通蓝印花布纪录片:“二甲镇用现代工艺改良古法,去年拿下国家地理标志!”
“钱从哪出?”孙丽娟冷笑。
李婷翻开省工信厅文件:“传统工艺数字化转型资金有九十万结余,县人大常委会去年就批复了使用方案——孙镇长说资金要‘统筹使用’,原来是在等老作坊倒闭建文创园?”
半个月后全省非遗创新现场会上,新式染缸里的布料泛着均匀的宝蓝色。当省质检院的色牢度检测达到最高等级时,陈凡突然切换大屏幕:“省审计厅专项审计显示,追回被套取资金一百二十万元!”
观摩席上的孙丽娟刚要离场,县纪委监委的同志已走进会场:“请孙镇长配合调查设备采购问题。”
染坊里,林阿婆抚摸着智能控温系统感叹:“这机器比徒弟还懂看染缸,蓝色正得像雨过天晴!”
总结会上,省文旅厅非遗处长在织机前约谈陈凡。李婷正教年轻绣娘操作电子提花机,处长指着控制系统笑道:“小李主任在省工艺美院进修过纺织设计吧?这个纹样数据库是不是你带队整理的?”
陈凡的袖口还沾着靛蓝染料:“李婷同志是镇文化振兴办副主任,这次古今融合多亏她协调高校资源……”
“守正创新才是真传承!”处长递过文件,“青岩镇列为全省非遗数字化试点,配套一百五十万升级所有作坊——你们要让千年经纬织出新锦!”
夕阳将电子提花机镀成金红色,李婷的影子投在陈凡的调研笔记上。他想起两个月前在省图书馆偶遇李婷,她站在古籍部影印《天工开物》织造篇,窗外的银杏叶落在泛黄的宣纸复印件上。
手机震动,国家非遗保护中心发来通知:“南溪村蓝印花布技艺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预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