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冻土(2 / 2)

注浆施工持续了三天三夜。陈凡守在呼啸的灌浆机旁,看水泥浆顺着导管注入地下空洞。李婷捧着保温杯过来,杯底沉着几粒枸杞:“省纪委监委暗访组到了,正在查填料供应商的招标记录。”

“马国富的小舅子名下那家建材公司,三年来中了十七个标。”陈凡翻着手机里的企业信用公示系统,“注册资本五百万,去年光是给镇政府食堂送土特产就花了八十万。”

山风卷着雪粒子砸在临时工棚的铁皮上,远处传来碎石滚落的声响。李婷突然抓住陈凡的胳膊:“注浆压力不对劲!地下腔体可能连通着更大的溶洞……”

话音未落,地面突然传来闷雷般的震动。二十米外的路基塌陷出黑漆漆的巨坑,刚灌注的水泥浆像被巨兽吞噬般消失无踪。

省应急指挥中心的直升机降落在塌陷区旁,陈凡套着反光背心汇报险情:“初步判断是古河道遗址,地下喀斯特溶洞导致水土流失。建议启用省级地质灾害处置预案,调用物探设备全面扫描。”

现场总指挥、副省长张为民蹲在塌陷边缘,手电光柱照不见底:“你们镇里怎么发现隐患的?”

“多亏智慧监测系统预警,加上省地质局的技术支持。”陈凡指向正在架设的三维激光扫描仪,“李婷主任协调了清华大学的机载探地雷达,三小时就能生成地下三维模型。”

马国富挤进人群,貂皮领子上沾满泥点:“陈镇长这是小题大做!农村公路哪用得上直升机勘探?”

张为民站起身,雪地靴碾碎冰壳:“去年川藏线通麦段塌方,就因为忽略地下溶洞死了六个工人。陈凡同志,我给你们特批省地质灾害防治基金,必须把隐患彻底挖出来!”

七天后的专家论证会上,三维地质模型震惊四座。投影幕布上,蚯蚓状的溶洞网络贯穿整座山体,最宽处能吞下一辆卡车。刘院士的激光笔点在模型断层处:“必须改线绕行,原路线正好穿过古河道脆弱带。”

“改线要多花两千三百万,工期延长半年!”马国富的圆脸涨成猪肝色,“省里拨的专项资金早用完了……”

陈凡推开会议室窗户,山风卷着雪片扑在改线图纸上:“专项资金被挪用八百万给关系户发‘技术咨询费’,这笔钱追回来刚好补缺口——纪委的同志就在隔壁会议室,马镇长要不要当面算算账?”

走廊传来杂乱的脚步声,两名纪检干部出现在门口:“马国富同志,请跟我们走一趟。”

改线工程启动那天,陈凡站在新勘测的垭口上。老周头指着远处盘旋的无人机感慨:“这铁鸟比风水先生厉害,把山肚子里的龙脉都照透喽。”

李婷调试着无人机的热成像镜头,显示屏突然跳出个红点:“咦?溶洞深处有热源反应,像是……人工建筑?”

陈凡凑近细看,热成像轮廓隐约显出方正的结构。对讲机里突然传来考古队的惊呼:“塌陷区下面发现宋代银矿遗址!省文物局要求立即启动保护性发掘……”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省长发来的短信在屏幕上闪烁:“青岩镇列为全省地质灾害防治示范镇,下月全国现场会在你们这开。”

山风掠过新铺的沥青路面,带着开春的潮湿气息。下一章:第一百章《矿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