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硅藻陷阱(1 / 2)

阿拉山口边境的戈壁滩上,狂风卷着砂砾抽打在输油管道的银色涂层上,发出细密的“沙沙”声。陈凡的指尖拂过管道表面新喷涂的灰白色涂料,便携式光谱仪的蜂鸣声陡然尖利起来,屏幕上的“铀-238”警示灯疯狂闪烁。他蹲下身,镊子夹起一块剥落的涂层碎屑,紫外手电照射下,碎屑边缘泛着与青岩镇硅藻土如出一辙的幽蓝荧光。

“陈镇,施工队要开始喷涂下一段了!”边防战士的喊声裹在风里。三辆标着“欧亚能源科技”的工程车正缓缓驶来,车斗里满载的涂料桶上印着“环保硅藻土”字样。陈凡大步跨过碎石滩,挡在喷涂机械臂前,辐射检测仪直指涂料桶:“立即停工!这些材料放射性超标!”

施工队长掏出一沓文件:“我们有哈萨克斯坦能源部的施工许可……”

“但这里是中国领土!”陈凡展开海关总署的紧急禁令,“根据《出入境货物辐射监测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未通过放射性检疫的材料禁止使用。”他掀开涂料桶的密封盖,检测仪的数值从0.25μSv\/h瞬间飙升至6.8μSv\/h。

霍尔果斯海关实验室的离心机嗡嗡作响,陈凡隔着铅玻璃紧盯电子显微镜。放大十万倍的涂层截面显示,硅藻土的微孔中嵌满亮银色颗粒,能谱分析曲线在钍-232的峰值区剧烈震荡。

“他们把铀尾矿粉研磨成纳米级,掺在硅藻土里。”省材料研究院的专家敲击键盘,三维建模图上涂层结构如蜂窝般密布陷阱,“利用硅藻土的吸附性掩盖辐射信号,实际放射性毒性比普通铀渣高十倍!”

陈凡翻出欧亚能源科技的投标文件:“技术标书里承诺‘零放射性排放’,却隐瞒了关键添加剂。”他调出跨境物流记录,“过去三个月,他们以‘硅藻土原料’名义从缅甸进口了150吨放射性粉末,报关单上篡改了海关商品编码。”

实验室警报器突然尖啸,通风橱里的涂料样本冒出青烟。防化兵冲进来时,陈凡已用液氮罐冻结泄漏源——纳米铀粉在空气中氧化自燃,释放出刺鼻的臭氧味。

夕阳将输油管道染成血红色,陈凡的防辐射服反射着金属冷光。叶莲娜的胞弟伊万诺夫带着律师团逼近警戒线,手中的俄文文件哗哗作响:“这是国际仲裁院的临时裁决,要求中方立即放行施工设备!”

“根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五条,贵方无权在第三国领土执行裁决。”陈凡展开外交部连夜送达的照会函,“更何况这些设备涉嫌危害我国能源安全。”他点开手机里的实时画面,海关缉私队正用γ射线探测仪扫描工程车底盘,“车体夹层藏有高频液压脉冲发生器,与青岩镇查获的日军促震器同型号!”

伊万诺夫的瞳孔骤然收缩,转身欲走时被边防战士拦住。陈凡的激光笔射在管道焊缝处:“你们计划在朔月夜启动促震器,利用涂层里的纳米铀粉导电,诱发管道应力腐蚀断裂——就像三年前里海输油管道的‘意外’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