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砸在荣盛集团货车的金属残骸上,蒸腾起混着柴油味的白烟。省环保厅监测车的远光灯刺破雨幕,陈凡抬手遮挡强光,指缝间瞥见车牌号“东h·E3019”的荧光涂层——与三年前某次突击检查时被临时替换的车辆号牌仅差最后一位数字。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泥浆顺着指节流进袖口,腕表表盘上的时间显示凌晨五点四十七分。
“现场由省厅专家组接管。”穿藏青色制服的中年人撑开黑伞,伞骨边缘的金属包边在闪电下泛着冷光。陈凡注意到对方胸牌上的“特勤三处”字样,想起上周县委保密会议通报的跨境污染案专案组编号,靴底不动声色碾过半截燃烧的账本残页——焦糊的“离岸”二字恰好嵌进泥水里的车辙印。
技术员小赵抱着辐射检测仪凑过来,显示屏上的红色数值正在逼近临界点:“陈书记,那个金属箱……”话音未落,环保厅的技术员已经拉开警戒线,便携式铅板围挡“哐当”一声截断视线。陈凡的皮鞋尖踢到个变形的铝罐,罐身残留的德文标签与周大强饭盒上的刻痕纹路形成镜像。
镇卫生院临时指挥部的白板上,污染扩散图被雨渍晕染成狰狞的树冠状。陈凡的钢笔尖悬在“村民安置”四个字上方,墨水滴落的位置恰好覆盖东沟村老祠堂的卫星定位点。李国富镇长攥着保温杯的手指关节发白:“省厅的人要把核心区全部封闭,连我们的技术员都不让进!”
窗外传来刺耳的急刹车声,三辆印着“环境应急”的厢式货车碾过积水坑。陈凡的余光瞥见某辆车副驾上的身影——那人扶眼镜的动作与五年前省环保技术比武的冠军选手如出一辙,但左侧眉骨的疤痕位置却与矿难幸存者档案里的照片相差三毫米。
“这是跨区域污染事件,必须由上级统筹。”王书记的茶杯盖在文件上磕出清脆声响,泛黄的茶渍沿着“应急预案”四个字蔓延成放射状纹路。陈凡翻开防汛值班记录本,六月十七日的巡查记录栏有处不自然的空白,页脚折痕与荣盛集团地下车库监控视频的暂停帧时间完全重合。
东沟村安置点的探照灯在雨中摇曳,七十岁的周老汉突然撞开警戒线,蓑衣上的竹片刮过特警盾牌发出刺耳声响。“你们又要埋了真相!”老人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泛黄的矿工证内页照片与二十年前某次安全生产表彰会的合影人物面部特征匹配度达91%。陈凡接过证件时,紫外线手电照出内层夹着的半张货单——某艘名为“远航者”的货轮在1998年12月的靠港记录,与周大强留下的第一组数字严丝合缝。
“当年他们用推土机压了举报人的田埂。”周老汉的胶鞋深深陷进泥里,鞋帮处沾着的红土在强光下泛着金属光泽。陈凡的辐射检测仪突然蜂鸣,数值指向老人腰间别的铝制水壶——壶底结垢的放射性物质浓度是安全值的二百三十倍。技术员小赵的取样钳刚触到壶身,省环保厅的监测车突然鸣笛,扩音器里的命令在雨声中失真:“所有村民立即撤回安全区!”
荣盛集团地下三层的保险库里,陈凡的皮鞋跟敲击环氧地坪发出空响。刘总的金表表链在防爆灯下折射出细碎光斑:“陈书记应该明白程序合法的重要性。”他的食指划过智能门禁系统,液晶屏上的虹膜识别界面闪过转瞬即逝的乱码——与三年前某次网络安全演练中发现的漏洞代码段高度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