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老太太夸赞,妾身实在惶恐,妾身不过是略懂皮毛,纸上谈兵罢了。”宋代婉凝轻声说道。
“从前竟不知道,你懂的如此多!管家理事,做的井井有条,如今对于经商之道,竟也精通。”
老太太又微微一笑,摆了摆手道:“你呀,就是太过谦逊了。咱们盛家这一脉三房,大房的长子盛维可是出了名的经商奇才,这些年来,他在宥阳那地界也是颇有名望。”
“我和大房的老太太从前关系要好,她时常跟我提起他们大房的事情。这些年里,大房对咱们二房可没少帮衬照顾,各种贴补从未断过,这份情谊我心里都清楚着呢。”
“只有三房一脉,子女都平庸,日子过的紧巴巴,总还去大房那里打秋风,找茬。同为盛家一脉,商贾人家多有不义之名,但大房却是满县城夸的,博个美名,也算是为后代积福了。”
“多谢老太太的悉心教导,妾身明白了!”
“人不可只看一时之长短,而应当着眼于全局,顾全整体面貌。无论是管理家事还是处理其他事务,皆是如此道理。若仅关注眼前利益或局部细节,往往容易陷入短视之境,难以做出明智且长远的决定。”
“你是个聪慧的孩子,自然能明白我的意思。听说你娘家妹妹来了,你快回去看看吧,也代我问个好。”
宋婉凝起身告别了老太太,回了自己的院子。
自从宋婉凝接手管家理事一职之后,她便搬入了暮苍斋居住。此地距离老太太所居的院子非常近,往来极为方便。
“姐姐,你可算回来了?”屋内传来熟悉的声音。
“妹妹舟车劳顿了几日,想必一定累了,这次可要多歇息几日才好。”宋婉凝拉过妹妹的手,便寒暄起来。3,不知是否会打扰到姐姐?”
说着,那卫家姨妈略带不安地看了一眼桌上堆积如山的账本和文书。
“妹妹,你千万别这么讲,你来探望我,我开心得很,又怎会打扰?这管家的事,不过只是权宜之计而已。”
卫姨妈好奇地凑近宋婉凝,严肃问道:“姐姐,你快跟我讲讲,你到底是什么时候学会经商之道的?你性子沉静又不善交际,如何学的这些?老家的铺子如今生意很好,都是听你的安排。”
她那充满疑惑和期待的眼神直勾勾地盯着宋婉凝。
“妹妹,说起来这事,其实我也是偶然间从书中瞧见罢了。如今有幸能够跟随在大娘子身边学习管理家中事务,多多少少算是学到了一点儿皮毛。”
宋婉凝只好找了个说的过去的借口,那卫姨妈自然是不信的。
“姐姐,你少打量着蒙我,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什么事你能瞒的了我。你如今性情大变,完全变了一个人。”
“妹妹……”宋婉凝有些不知所措,她不知该作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