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支部队都是赫恩-霍夫伯国最新组建的主力师,他们有着全伯国最豪华的配置、满加强的兵员,以及让其友方部队看了都流口水的重型设备。
但这一切并非没有代价!
豪华装备配置表固然让每一个指挥官都为之欣喜,但与之相反这份装备表的另一面却是个让后勤官看了都想自杀的后勤数据。
这三支部队表面的战斗力是很强,但他们的后勤压力也决定了他们根本不可能离开铁路沿线去战斗。
一旦前出距离过长,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后勤问题爆表,这三个师的前线部队战斗力可能也就是个普通步兵团的水准。
要论打帝国的步兵团,叶格林在这方面就很有经验了。
所以在战役层面,革命军要进行的操作就很简单了。
那就是彻底利用己方机动灵活的优势,利用河流周边复杂的地形穿插至敌人不同部队交界处的薄弱点,不停分割和包围敌人。
一旦打不过就往山里撤,穿插不动就把敌人往河边赶。
敌人庞大的后勤压力已经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这场战役中跟革命军进行鏖战。
敌人在战役层面必须速战速决,他们在战略层面却又具有打持久战的能力,但敌人的主要矛盾又不允许他们将战斗拖久。
所以为了利用好这一个矛盾点,革命军就需要反其道而行之。
在战役层面做出要与敌人鏖战的态势逼迫敌军收缩防线,逼迫他们让出已经占领的地方,然后瞅准机会吃掉敌人的一小部分部队。
是的,叶格林的计划是想要让敌人以为革命军想要鏖战,但其实革命军在战役层面也是要速战速决的!
此时的革命军部队少、后勤补给不足,不管是在战役层面还是战略层面都不具备打长久战的准备。
所以才需要这样兵行险招去跟敌人战斗。
因此叶格林基于手上只有三个团的情况就制定了以下的作战计划:
他亲率作为主力的革命军第105团从文查河南岸的山脉间迂回,从侧翼对敌人的第二、第四团发起进攻,着重照顾敌人两个团中间的结合部。
做出要分割这两支部队的举动,主要进攻方向是位于新双河镇东面的第二团后翼,引导第四团过来进攻解围。
同时派遣小股部队继续沿着后方丘陵迂回去往第四团的后方,也就是新双河镇和瓦涅格村的交界处。
在吸引了敌第四团注意之后,主力部队陆续撤出然后前往瓦涅格村支援建设当地的防线。
主要目的还是做出要彻底分割包围第二、第四团的架势,并切断当地的铁路线继续调动敌人。
等更后面的120师第二旅的部队赶来、突破包围之后就故技重施,再度绕后做出要一口气包围三个团的态势。
叶格林相信只要铁路线受到破坏,敌人前方的部队就一定会主动收缩防线。
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开敌人在双河镇的对岸的全部军事力量,为革命军的第107、108团解决掉双河镇敌人创造机会!
用偏师做出主力部队的进攻态势,让主力部队看上去像是在佯攻,这就是叶格林这次给为敌人准备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