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银饰之谜(1 / 2)

1.谷仓修缮

七月的暴雨冲垮了吴家谷仓的西南角。龙安心踩着泥泞的山路赶来时,吴晓梅的父亲正蹲在垮塌的木板前抽烟,眉头皱成个\"川\"字。

\"杉木被白蚁蛀空了。\"吴父用烟杆拨开腐烂的木屑,露出里面蜂窝状的孔洞,\"现在的木头,不如从前结实。\"

龙安心挽起袖子开始搬开碎木板。潮湿的木料散发出发酵的气味,混合着陈年稻谷的霉味。当他掀开第三块木板时,一块锈蚀的铁皮露了出来,下面似乎藏着什么东西。

\"小心!\"吴晓梅突然喊道。龙安心的手指已经碰到了铁皮边缘,一阵刺痛传来——锈铁皮边缘像刀片般锋利,在他食指上划开一道口子。血珠滴在铁皮上,立刻被锈迹吸收,变成暗褐色。

吴父快步走来,用苗语急促地说了句什么。他小心地掀开铁皮,露出下面一个黑漆木箱。箱子不大,却异常沉重,箱盖上的铜锁已经氧化成绿色,但雕刻的蝴蝶纹样依然清晰可辨。

2.祖传银箱

木箱被搬到堂屋的八仙桌上。吴父从腰间取下一把铜钥匙,插入锁孔时发出刺耳的摩擦声。箱盖打开的瞬间,一股淡淡的樟脑味混合着金属的气息扑面而来。

箱内铺着一块褪色的靛蓝土布,上面整齐排列着十几件银饰:项圈、手镯、头簪、胸牌...每件都氧化发黑,但纹路依然精致。最上面的胸牌雕刻着繁复的蝴蝶图案,蝴蝶的触须纤细得几乎透明。

\"我奶奶的嫁妆。\"吴父的声音突然变得柔软,\"六十年没打开过了。\"他的手指悬在银饰上方,似乎不敢触碰。

龙安心注意到箱子角落有个小布袋。吴晓梅倒出里面的东西——是几粒发黑的银屑和一块暗红色的石头。\"擦银用的,\"她解释道,\"这是朱砂石,老人们说能防氧化。\"

屋外突然传来争吵声。吴晓梅的堂叔吴老四闯了进来,脸色通红:\"祖传的东西怎么能让外人看?\"他的目光死死盯着龙安心,酒气随着呼吸喷涌而出。

3.纹样之争

\"蝴蝶纹是苗家祖宗传下来的!\"吴老四拍着桌子,震得银饰微微颤动。他指着龙安心,\"汉人懂什么?他们连银器怎么保养都不知道!\"

龙安心确实不知道。他拿起一块软布想擦拭项圈,却被吴晓梅拦住:\"不能用这个!\"她快步去厨房取来一碗酸汤,又撕下一角新蒸的糯米饭,\"得用糯米团蘸酸汤擦。\"

两人并排坐在门槛上开始清洁银饰。吴晓梅的动作轻柔而熟练,银器在她手中渐渐恢复光泽。\"你看,\"她指着蝴蝶胸牌上的纹路,\"翅膀上的这些波浪,代表祖先迁徙时渡过的河流。\"

龙安心却注意到纹样中有几个奇怪的符号,像是变形的汉字。\"这是'寿'字,\"他指着其中一个图案,\"还有这个,像是'福'字的变体。\"

吴晓梅的手突然停住了。她皱眉盯着那些符号,脸色渐渐变得苍白:\"这不是纯苗族的纹样...\"

4.历史伤痕

堂屋里的争吵声越来越大。吴老四的吼声穿透木板墙:\"祖上被汉人逼着改的纹样!这是耻辱!\"

吴父抽着旱烟不说话,烟雾在他脸上投下阴影。龙安心从只言片语中拼凑出真相:清朝末年,官府强令苗族银匠在传统纹样中加入汉字的吉祥图案,否则就要课以重税。

\"我爷爷偷偷保留了纯苗纹的模具。\"吴父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埋在老银坊的地基下。\"他指了指箱子最底层的一个布包,里面是几块发黑的银片,上面的蝴蝶纹更加古朴,没有半点汉字痕迹。

吴晓梅拿起两块胸牌对比着。氧化程度明显不同——带汉字的那块更黑更暗。\"为什么会这样?\"龙安心问道。

\"纯度不同。\"吴晓梅的声音很轻,\"掺了汉字的银器,银匠们故意掺了杂质...这是他们无声的反抗。\"

屋外突然电闪雷鸣,暴雨再次倾盆而下。雨水从谷仓的破洞灌入,冲走了地上残留的铁锈和木屑。

5.银匠后人

雨停后,龙安心跟着吴父来到寨子西头的老屋。这里曾是寨里最后的银匠铺,如今只剩断壁残垣。吴父在墙角摸索了一会儿,掀开一块青石板,露出下面生锈的铁盒。

\"模具。\"他简短地说,盒子里是几块刻满纹样的铜板,\"我十岁那年,爷爷带我埋的。\"

铜板上的蝴蝶纹更加抽象,翅膀上的线条如刀刻般凌厉。龙安心注意到纹样中藏着许多小圆点。\"这是星辰纹,\"吴父解释道,\"代表祖先的灵魂。\"

他们回到吴家时,发现吴老四正往箱子里倒一种白色粉末。\"小苏打,\"他得意地说,\"网上说这样洗银器最干净!\"银饰表面已经开始泛出刺眼的亮白色,但细微的纹路却被腐蚀得模糊不清。

吴晓梅惊叫一声冲过去抢下袋子。她用手指轻抚胸牌,蝴蝶的触须已经断了一根。\"完了...\"她的声音在颤抖,\"氧化层被破坏了,会加速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