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高速发展的汉东(2 / 2)

在他们三人齐心协力下,汉东的失业率那是一路猛降,直接跌到全国最低。现在走在汉东城里乡下,到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厂里机器哐哐响,工人们手脚麻利,产品跟流水似的往外冒;写字楼里灯火通明,白领们噼里啪啦敲键盘,为企业出谋划策;街边店铺生意红火,店员们笑脸迎客,热闹非凡。

汉东发展起来了,产品多得堆成山。借着高小琴贸易公司的渠道,把这些产品大批大批地卖到奥德彪所在的非洲大陆。

奥德彪在非洲那边也是个能人,对当地市场门儿清。汉东的电子产品,又便宜又好用,在非洲城市里一下子就火了,年轻人都抢着买;那些花花绿绿、样式新颖的纺织品,把非洲女同胞们迷得不行;还有那些绿色天然的农产品,口感好又放心,也成了非洲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

在非洲的大城市和乡村集市上,汉东产品摆满了货架。贸易公司的仓库里,工人们忙得脚不沾地,一箱箱往车上搬货。货车一辆接一辆,沿着大路小路,把汉东的产品送到非洲各个角落。汉东在这三人的努力下,经济是越来越好,和非洲的生意也做得越来越大,前景一片光明。别的省份望着汉东省如今的辉煌成就,除了羡慕,实在难有其他情绪。汉东在祁同伟等人的操持下,失业率全国最低,经济一路高歌猛进,产品畅销非洲大陆,俨然成为了各省发展的标杆。这种耀眼的成绩,就像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矗立在众人眼前。

尤其是李达康所在的省份,对比之下,落差愈发明显。李达康一直将政绩视为重中之重,甚至到了一种近乎偏执的程度,为了能在发展上有所建树,他可以说是六亲不认。

在工作中,李达康宛如一台不知疲倦且冷酷无情的机器。他对下属要求极为严苛,一旦工作进度滞后或者出现差错,他绝不会顾及任何情面,劈头盖脸就是一顿严厉的斥责。曾经,一位跟随他多年、兢兢业业的老下属,因为在一个重点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点细微的失误,尽管最终并未造成实质性的损失,但李达康丝毫没有心软,在全体会议上对其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让这位老下属颜面尽失。

面对汉东省的成功,李达康内心的羡慕逐渐转化为了一种急切的焦虑。他看着汉东省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一个个成就,心中满是不甘。他深知自己所在的省份在发展上已经落后,于是愈发疯狂地投入到工作中,不断给下属施压,要求他们想出各种办法来提升政绩。在他的强硬推动下,整个省份都被一种紧张的氛围所笼罩,所有人都像是上了发条的钟表,不停地运转,只为能在这场发展竞赛中追赶汉东的步伐。但这种过度追求政绩的做法,也让省内不少人颇有怨言,可李达康对此似乎并不在意,在他心中,只有政绩才是证明自己、推动省份发展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