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家事亦国事(2 / 2)

……

二号带回清廷的关于郑成功的情况,再次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清廷里对于郑成功的观点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尽快答应郑成功的条件。结束辽东和山东的战役,然后尽快南下,拿下南明。

更何况郑氏一家掌握着海贸之利,能够极大地缓解满清当前濒临破产的财政状况。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就是孝庄太后布木布泰。

第二种观点则是,给郑成功直接抬入满洲正黄旗还封为郡王,实在太抬举他了。毕竟他不仅没有给满清做出任何贡献,甚至还给满清造成了不小损失。

把郑成功编入汉八旗就不错了,还想封郡王,想屁吃呢?要是这么简单就入了满八旗还封了郡王,那些早就跟着满清打天下的汉八旗将士肯定会不服气,闹乱子。

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则是和硕英亲王阿济格。

为此在清廷里对于如何对待郑成功的问题上,两方持续争论不休。

作为当前清廷的总带头人,摄政王多尔衮表面上是非常支持布木布泰的意见。但是背地里却总是说要诸位大臣,多议一议。

这一举动很明显的就是想拉偏架,偏向阿济格。毕竟多尔衮心里清楚,自己早晚是要跟布木布泰摊牌的。要是给布木布泰的女婿,郑成功过高的权利和地位。

将来自己争夺大权的时候就又多了一道阻力。但名义上,小皇帝是满清的带头人,满洲正黄旗的旗主,阿图又是布木布泰的女儿,皇太极的女儿。

这就相当于给阿图找婆家,是人家的家事,入不入满洲正黄旗也是人家的家事。此时自己要是出言反对,就显得有些以公事为名,干扰人家家事的嫌疑了。

所以现在多尔衮只能拖,拖到郑成功跟阿图生米煮成熟饭,布木布泰不得不答应阿济格的意见时,自己才做出最终的决定。

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出一个人,能安抚好两方将自己的拖字诀执行下去。而遏必隆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在朝廷里明确支持阿济格的观点,但他又深的布木布泰的信赖。本来多尔衮以为,遏必隆会因为与布木布泰一家关系要好就支持她的观点。却没想到他竟然会公开支持阿济格。

理由就像阿济格说的那样,如果让郑成功入了满八旗,还封他为郡王。一定会寒了那些投靠清廷的汉军的心。

在多尔衮看来,这也非常符合遏必隆日常在清廷里的形象,那就是出于一片拳拳之心,为清廷着想。丝毫不带一丝自己的私心。

当然这也是多尔衮愿意重用遏必隆最主要的原因。别的人都在为那些蝇营狗苟争权夺利。只有遏必隆是一个一心一意为了满清着想的人。

“遏必隆,本王想请你去皇太后那里说和说和,让她放弃抬郑成功入满八旗,并封他为郡王的想法。”多尔衮说道。

“摄政王,这很难,恐怕会很费时间。”遏必隆面露难色道。

遏必隆没有推脱,也没有说做不到的态度让多尔衮很满意,他点头嘱咐道:“去做吧,咱们要的就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