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松锦大战2.0(1 / 2)

自四年前大凌河城之战后,招讨军又跟清军在大凌河流域打了不少场,双方互有胜负,但战线始终维持在大凌河一线。

意识到米涅式击发枪优势的满清,自大凌河一战后,就命令工部去仿制击发枪,但是由于始终无法制造出火帽和合格的膛线而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

退而求其次的满清,本想根据缴获的撞击式燧发枪来仿制自己的撞击式燧发枪。但是造出来的火枪,由于公差大,各批次枪支之间零件通用度低,导致发火率不足30%,炸膛率居高不下。

根据使用燧发枪的八旗兵反应,他们宁愿用明军剩下的三眼火铳,也不愿意使用工部造的燧发枪。因此八旗兵和绿营兵不得不继续使用改进后的火绳枪。

在火炮方面,满清本来想仿制招讨军的崇祯十四年式12磅加农炮,但是由于招讨军制造的新铜币从满清的统治区抽走了大量铜材。

由此导致满清统治区铜材价格暴涨,制造青铜火炮的成本极大提升。因此满清造了几门青铜火炮后,便因成本过高无法大量装备,而放弃了大批量制造计划。退而求其次选择继续改进铁质火炮。

招讨军也同样进行着军事体制改进和武器装备的升级。

在军事体制方面,招讨军将两个骑兵旅扩编成了骑兵第一师和第二师。每师下辖胸甲骑兵团三个,龙骑兵团三个,野战炮兵团一个,后勤团一个,师属侦察营一个,每师一万七千余人。

陆军第一师、第二师和驻守胶东的第三师也进行了扩编。以上三个陆军师下辖步兵团三个,龙骑兵团三个,野战炮兵团两个,工兵团一个,后勤团一个,师属侦察营一个,每师两万余人。

重炮旅也扩编成重炮师,下辖八个重炮团,一个后勤团和一个师属炮兵侦察营,共计一万九千余人。重炮旅一般不会独立作战。在战时重炮旅将被打散配置到各部,配合各部进行攻坚任务。

海军陆战旅扩编为师,下辖步兵团六个,野战炮兵团一个,工兵团一个,后勤团一个,师属侦察营一个,共计两万余人。

除此以外在原有山地团的基础上,组建了山地打击师。全师下辖步兵团五个,后勤团一个,山炮团一个,工兵团一个,师属侦察营一个,共计一万七千余人。

山地团主要负责山地作战任务,其武器装备相较其他部队都做了轻量化改造,以适应山地作战的需求。

在火器方面,由于获得了大量的铜资源,再加上登州弹药厂的投运,铜壳定装弹得以被大规模制造。

因此招讨军骑兵师的部分胸甲骑兵部队换装了仿制的前世m1873温彻斯特杠杆式步枪。这种步枪被郑成功更名为温氏1649年式步枪。

同时胸甲骑兵手里的龙骑兵手枪也进行了返厂改进,使其能够发射金属定装弹。

而部分龙骑兵团、步兵团则换装了仿自前的世亨利马提尼单发步枪。郑成功则将这种步枪更名为冯氏1648年式步枪。

至此招讨军在山东和辽东的陆军以及海军陆战师,已经淘汰了全部撞击式燧发枪。所有部队在步枪上,都已换装了带膛线的击发枪。